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谷思玉 1 ; 李欣洁 1 ; 魏丹 2 ; 李玉梅 2 ; 金梁 2 ; 赵富阳 2 ; 郭文义 3 ; 徐猛 3 ; 赵赛东 1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3.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克东农副业生产基地

关键词: 生物炭;大豆;微生物;根际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3 期

页码: 393-3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在300~1 500 kg·hm-2范围内,各时期可平均提高土壤pH0.0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平均提升24.08%,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10.37%、34.56%和9.16%;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增加19.05%、21.18%和25.90%;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1.95、1.65和1.69倍。

  • 相关文献

[1]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红骥,孙彬,裴占江,高亚冰,唐永庆,于德才,刘杰. 2010

[2]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重迎茬大豆的根际微生物. 何志鸿,许艳丽,刘忠堂,韩晓增,何雪莹. 2012

[3]除草剂残留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王根林,李玉梅,刘峥宇,宋柏权,李艳. 2015

[4]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的特征. 金剑,王光华,刘晓冰,潘相文,刘杰. 2005

[5]PCR-DGGE方法解析大豆根际不同距离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 于洪涛,申忠宝,沈德茹,金剑,王光华. 2010

[6]三种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张玉磊,张宇. 2011

[7]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Ⅰ.非连作大豆(正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 2005

[8]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孙磊. 2008

[9]生物炭对土壤中莠去津残留消减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刘征宇,郭炜,于洪久,魏丹. 2014

[10]生物炭对大豆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丁俊男,于少鹏,李鑫,来永才. 2019

[11]生物炭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明,来永才,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刘淼,李琬. 2015

[12]生物炭对白浆土水分渗透性能、养分含量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殷大伟,王家博,金梁,薛盈文,王智慧,丁国华,范名宇,刘梦红. 2019

[13]化肥单施及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大豆形态学指标及产量影响. 金梁,魏丹,郭文义,徐猛,张磊,李一丹,常本超,高中超,谷学佳,赵赛东. 2015

[14]生物炭对东北酸性土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代舟,孟军,田晓翠,祝敬宜,李红宇,丁国华,郑桂萍,殷大伟. 2016

[15]生物炭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影响研究. WANG Su,王粟,PEI Zhan-Jiang,裴占江,SHI Feng-Mei. 2015

[16]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陈雪丽,王玉峰,李伟群,王爽,王晓军,张磊,王英. 2018

[17]树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 杨国慧,于洋,张伟,韩德果,冯宇,王凭,孙兰英. 2013

[18]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Ⅱ.连作大豆(重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 2006

[19]果树与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杨悦,顾广军,胡颖慧,刘畅,卜海东,于文全,程显敏. 2024

[20]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陈雪丽,李伟群,王英,王玉峰,王晓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