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特征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飞雁 1 ; 王雪辉 1 ; 贾晓平 1 ; 杨圣云 2 ; 马胜伟 1 ; 陈海刚 1 ; 李纯厚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征种;南海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1 年 18 卷 04 期

页码: 877-8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各季种类平均更替率高达63%。(2)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为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第一优势种,周年均保持极高的优势地位。除粗帝汶蛤外还有毛头梨体星虫(Apionsoma trichocephal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独毛虫(Tharyx sp.)和中蚓虫(Mediomastus sp.)为大亚湾周年优势种,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以多毛类为特征种类。多毛类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表和反映了整个群落的特征。(4)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情况反映了大亚湾海域环境状况。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更替明显、特征种季节变化大,反映出大亚湾海域环境季节变化明显,尤其是春、夏和秋3季,秋、冬季较为稳定。优势种组成的年际变化表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此外,多毛类在底栖动物群落中地位的突显,也反映出大亚湾海域营养水平的变化。对比历史资料分析,结论认为,大亚湾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远低于历史水平,群落简单化趋势仍较为明显。虽然因采样区域和样品分选工具的差异,2008年种类远多于2004年调查结果,但仍低于1987年的473种。此外,1987年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2008年站均出现种数为15.0种/站,最高种数为38种/站,依然远低于历史水平。本研究旨在为系统开展大亚湾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更为全面、丰富、准确的基础资料。

  • 相关文献

[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2]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9

[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生产力变化特征.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贾晓平. 2008

[4]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近30年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 刘开珍,杜飞雁,李亚芳,王雪辉,陈海刚,张景平,李纯厚. 2018

[5]大亚湾鱼卵数量分布及种类组成特征. 林昭进,王雪辉,江艳娥. 2010

[6]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 王雪辉,杜飞雁,邱永松,李纯厚,孙典荣,贾晓平. 2010

[7]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杜飞雁,王雪辉,贾晓平,杨圣云,廖秀丽,李纯厚. 2013

[8]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梁超愉,张汉华,吴进锋. 2005

[9]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大亚湾春季鱼卵种类组成研究. 胡凯,李敏,张帅,蒋佩文,蔡研聪,陈作志,徐姗楠. 2024

[10]柘林湾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 舒黎明,陈丕茂,黎小国,于杰,冯雪. 2015

[11]洋山深水港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 卜秋兰,沈新强,罗民波. 2007

[12]柘林湾-南澳岛潮间带冬夏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舒黎明,陈丕茂,秦传新,黎小国,周艳波,冯雪,于杰,袁华荣,李国迎. 2016

[13]乌裕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 张泽鹏,王海宇,金洪宇,鲁万桥,邢世通,李雷. 2024

[14]南海美济礁瀉湖区鱼类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变化. 张俊,陈作志,蔡研聪,李媛洁,林昭进. 2021

[15]南海北部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 李纯厚,贾晓平,蔡文贵. 2004

[16]南沙群岛海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pp.)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飞雁,王亮根,王雪辉,宁加佳,谷阳光,李亚芳. 2016

[17]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8]"五国六方"南海渔业资源开发概况——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与台湾的比较. 韩杨,刘利,杨子江. 2013

[19]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贾晓平,李纯厚. 2002

[20]南海区多鱼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李永振,陈国宝,赵宪勇,陈毓桢,孙典荣,陈丕茂,张旭丰.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