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对日本沼虾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伟 1 ; 瞿建宏 2 ; 王小娟 2 ; 许骄阳 2 ; 钱志林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绿水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水生植物;微生物;日本沼虾;池塘;生物净化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1673-4831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05 期

页码: 108-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在池塘水体中栽种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主的水生植物,并添加活菌含量>108 g-1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构建了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研究该系统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40 d时,所添加的1.0 mg.L-1活性微生物可充分依赖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巨大表面积而形成固定化的生物膜,使得植物区及相邻水体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提高25%~69%,强化水体的净化功能。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可通过相互的协同作用,提高对氮、磷和有机物等的利用能力,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可大幅降低水体中NH4+-N、NO2--N、NO3--N、TP、PO43--P含量,抑制TN、高锰酸盐指数的快速升高,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竞争藻类生长的资源,使得水体中藻类的丰度有所下降,pH也趋于稳定。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是一种良好的日本沼虾养殖水体生物净化系统,当水体中添加的微生物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适宜的水生植物覆盖率为40%。

  • 相关文献

[1]富营养化水体生物净化效应的研究进展. 全为民,沈新强,严力蛟. 2003

[2]生物净化系统对精养鱼池内部水循环的影响. 敬小军,袁新华. 2013

[3]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分析. 宫晗,陈萍,秦桢,刘洋,高焕,李吉涛,李健,朱建新. 2023

[4]海水池塘养殖废水净化减排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化技术. 田景波,王印庚,孙修涛,张辉,黄滨. 2008

[5]一体式过滤净化机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鲍旭腾,徐皓,倪琦. 2010

[6]日本沼虾SRAP反应体系正交设计及优化. 姚建华,傅洪拓,龚永生,吴滟,何新龙,李慧萍,乔慧. 2008

[7]长江下游日本沼虾形态特征及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刘凯,张敏莹,段金荣,徐东坡,王雯婷,施炜纲. 2011

[8]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不同配比对日本沼虾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丁志丽,张易祥,叶金云,周志金,杜震宇. 2015

[9]日本沼虾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孙盛明,戈贤平,傅洪拓,朱健,张世勇. 2014

[10]饲料糖脂比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及肝胰腺代谢酶活性、脂肪酸转运和Toll样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婷琪,余王舒,赵小曼,任次成,谢鹏鹏,孔有琴,张易祥,叶金云,丁志丽. 2018

[11]日本沼虾中氨基脲含量检测方法的优化. 宋蓓,程波,宋怿,赵凤娇,王赛赛. 2018

[12]花生四烯酸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丁志丽,曹访,罗娜,孔有琴,张易祥. 2017

[13]露水草粉碎粒度和添加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张易祥,丁志丽,吴成龙,明建华,杨霞,邵仙萍,孔有琴,叶金云. 2018

[14]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孔有琴,丁志丽,张易祥,罗娜,叶金云. 2017

[15]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组蛋白酶B基因克隆及其在组织和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赵卫红,陈立侨,王资生,张凤英,齐志涛. 2015

[16]共轭亚油酸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丁志丽,孔有琴,张易祥,杜震宇,罗娜,曹访,李景芬,叶金云. 2017

[17]饲料亚麻酸含量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罗娜,丁志丽,张易祥,孔有琴,吴成龙,姜志强,叶金云. 2017

[18]饥饿对日本沼虾生长和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志华,谢松,王军霞,陈大庆. 2007

[19]停乳链球菌对日本沼虾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赵卫红,张凤英,於叶兵,王资生,齐志涛. 2015

[20]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ORF的克隆和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组织表达(英文). 高风英,叶星,白俊杰,劳海华,吴锐全.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