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晓玲 1 ; 黄倢 1 ; 王秀华 1 ; 杨冰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感染;免疫防御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06 年 13 卷 06 期
页码: 1033-10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对虾后,最典型的免疫反应是对虾开放循环系统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血淋巴凝结功能下降,感染部位聚集了大量的血淋巴细胞,且以颗粒细胞为主。WSSV可感染对虾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其中小颗粒细胞感染率高、感染速率快,感染后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可增加到50%;血淋巴中的总糖、总碳水化合物、总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自然状态下广泛存在WSSV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的存在会导致存在免疫反应情况下的感染复发,并且有助于病毒的传播;不同WSSV感染状态下过氧化物(POD)差异显著,其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潜伏感染虾样、中度感染虾样、严重感染虾样。而其抗菌活性(UA)、溶菌活性(UL)、酶氧化酶活性(PO)、碱性磷酸酶(ALP)和凝集效价(HAT)差异不显著;潜伏感染个体对再次接种WSSV有“类免疫应答”的抗性,这种抗性不是来源于发病期对虾的天然抗性,而是WSSV感染后的一种免疫系统增强。宿主细胞凋亡可能是感染对虾在高温时反而维持较高成活率的主要机制。免疫增强剂可对对虾防御WSSV感染产生影响,脂多糖、葡聚糖、肽聚糖、岩藻依聚糖和双链核糖核酸都已被证实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WSSV主要囊膜蛋白VP28可诱导对虾对WSSV感染产生抗性降低累积死亡率,高效价的病毒抗血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虾抗菌肽也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起保护作用。
- 相关文献
[1]中国对虾自然感染与人工感染WSSV抗病力的比较. 张天时,李素红,孔杰,王伟继,罗坤,孟宪红. 2009
[2]壳聚糖硫酸酯提高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研究. 胡琳琳,房文红,高露姣,刘向阳,吴国忠. 2008
[3]肽聚糖制剂提高凡纳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研究. 宋晓玲,王秀华,陈国福,周进,刘莉. 2005
[4]大口黑鲈MsIL-2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细菌感染的应答特征. 朱雪晴,赵飞,邓玉婷,谭爱萍,赖迎迢,巩华,黄志斌,荆鹏华. 2023
[5]水产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杨绒,陈松林. 2005
[6]鱼类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研究进展. 张美燕,朱伟娟,刘志刚,曹建萌,王章,卢迈新,可小丽. 2024
[7]中国对虾“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病毒的定量检测. 孟宪红,孔杰,罗坤,栾生,张天时,张庆文. 2009
[8]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与对虾的免疫防御反应. 宋晓玲,黄倢,王秀华,杨冰. 2005
[9]中国对虾不同凝集素基因应答WSSV侵染的表达差异. 高焕,赖晓芳,王伟继,孟宪红,孔杰. 2012
[10]热灭活WSSV诱导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不同温度下的免疫致敏反应. 曹家旺,孔杰,罗坤,栾生,曹宝祥,史晓丽,卢霞,冯亚萍,王军,王明珠,孟宪红. 2017
[11]中国部分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胶原蛋白基因缺失变异分析. 秦梦雪,刘庆慧,万晓媛,黄捷. 2017
[12]2017年中国部分地区白斑综合征病毒3个基因的 变异分析. 刘晓娉,蔡苗,刘庆慧,万晓媛,黄倢. 2020
[13]3种来源的野生斑节对虾携带病毒情况调查. 杨丽诗,黄建华,孙苗苗,周发林,杨其彬,温为庚. 2011
[14]两种围栏养殖模式防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效果的比较. 闫冬春,董双林,黄倢,冯敏毅,余晓明. 2008
[15]蚯蚓与蝇蛆对中国对虾生长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研究. 张洪玉,张天时,孔杰,罗坤,常亚青. 2009
[16]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克氏原螯虾的病理学试验. 雷质文,黄倢,莫照兰. 2002
[17]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状况调查. 邓灯,张庆文,王伟继,刘萍,孟宪红,孔杰,孔晓瑜. 2005
[18]低剂量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粗提液对斑节对虾体内潜伏期病毒及血细胞的影响. 张涛,郭志勋,黄建华,杨丽诗,温为庚,杨其彬,江世贵. 2012
[19]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感染中国对虾和克氏原鳌虾体内的白斑综合征病毒. 雷质文,黄倢,杨冰,史成银,俞开康. 2002
[20]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闫冬春,董双林,黄倢,杨冰.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安保保障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董宣;黄倢
关键词:生物安保;水产养殖;疫病防控;绿色发展
-
罗氏沼虾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黄笑;王国浩;董宣;唐琼英;段虎;杨国梁;黄倢
关键词:罗氏沼虾;神经细胞;原代培养;传染性早熟病毒
-
opaR基因缺失对AHPND致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毒力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
作者:王利莹;董宣;王国浩;王德浩;谢景媚;罗婧斐;王显伟;黄倢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opaR基因;生物学特性;Ⅳ型分泌系统;水平转移
-
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杆菌发酵饲料养殖凡纳对虾效果比较
作者:张红芳;王秀华;朱娜;李婷;王平;张雪梅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弧菌
-
水生动物环境DNA研究概况及其在水生动物疫病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美凤;王秀华;李晨;吕若萱;杨冰
关键词:环境DNA;水生动物;疫病传播
-
沙蚕中弧菌种类、载量及杀菌药物作用效果
作者:苟紫玥;王秀华;杨冰;朱欣洁;席瑞;潘明超;胡希立
关键词:沙蚕;弧菌;有机酸;聚维酮碘;杀菌浓度;安全浓度;营养成分
-
响应面法优化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发酵培养基
作者:王枫林;王秀华;朱娜;张红芳
关键词:杀鱼假交替单胞菌;响应面法;发酵培养基;生物量;弧菌拮抗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