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北部湾花斑蛇鲻生物学特征的演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作志 1 ; 邱永松 1 ; 徐姗楠 1 ; 黄梓荣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花斑蛇鲻;生物学参数;捕捞引起进化;北部湾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2 年 19 卷 02 期

页码: 321-3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1959-1960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和2009-2010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对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群体组成、生长和生殖力参数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斑蛇鲻的平均体长从1959-1960年的185.5 mm下降到1992-1993年的163.1 mm、1997-1999年的133.2 mm和2009-2010年的130.5 mm,相应地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6.5 g、46.4 g、23.8 g和22.6 g。1959-1960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和2009-2010年间的Von Bertanaffy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L)、生长参数(k)和理论初始年龄(t0)分别为497.8 mm,0.26,-0.49;424.1 mm,0.28,-0.48;385.3 mm,0.33,-0.41和342.5 mm,0.39,-0.36。体质量拐点年龄(tr)分别从1959-1960年的4.05龄提前到1992-1993年的3.66龄、1997-1999年3.05龄和2009-2010年2.43龄。50%性成熟体长(L50)则从1959-1960年111.2 mm下降到1992-1993年的105.2 mm、1997-1999年的95.6 mm和2009-2010年的96.7 mm。对于同一体长组,当前花斑蛇鲻的个体相对生殖力比20世纪60年代上升了56.4%。花斑蛇鲻种群生活史特征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表明,在捕捞引起进化背景下,北部湾花斑蛇鲻种群产生了适应性进化反应,种群明显趋向小型化和低龄化,生长速度加快,性成熟提前。

  • 相关文献

[1]北部湾短尾大眼鲷群体结构及生长、死亡和性成熟参数估计. 张魁,陈作志,王跃中,孙典荣,邱永松. 2016

[2]南海北部陆架水域多齿蛇鲻与花斑蛇鲻的年龄与生长. 江艳娥,许友伟,范江涛,孙铭帅,杨玉滔,张魁,张俊,黄梓荣,林昭进,陈作志. 2019

[3]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的花斑蛇鲻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李敏,黄梓荣,许友伟,陈作志. 2019

[4]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舒黎明,邱永松. 2004

[5]北部湾短尾大眼鲷生长死亡和最佳开捕规格估算. 孙典荣,邱永松. 2003

[6]黄海南部小黄鱼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 张国政,李显森,金显仕,朱建成,戴芳群. 2010

[7]中国南海北部北部湾水母类调查及三新种记述(刺胞动物门)(英文). 杜飞雁,许振祖,黄加祺,郭东晖. 2012

[8]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综述. 潘澎,罗家聪,胡译匀. 2016

[9]北部湾短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的估算. 孙典荣,邱永松. 2003

[10]北部湾鱼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黄硕琳. 2011

[11]北部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高东阳,李纯厚,刘广锋,张汉华. 2001

[12]使用微卫星标记评估北部湾长毛对虾增殖放流效果. 刘胜男,孙典荣,刘岩,杨长平,单斌斌,周文礼. 2019

[13]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法估算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参数.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孙典荣,王跃中. 2020

[14]北部湾灯光罩网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关系分析. 王言丰,余景,陈丕茂,于杰,刘祝楠. 2019

[15]基于底拖网调查数据的渔业资源质量状况评价体系构建-以北部湾为例. 粟丽,陈作志,张魁,许友伟,邱永松. 2021

[16]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评估北部湾大头白姑鱼资源状况. 王淼娣,王雪辉,孙典荣,王跃中,陈新军,杜飞雁,邱永松. 2021

[17]北部湾长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孙典荣,邱永松. 2004

[18]El Nio/La Nia影响下北部湾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 廖秀丽,杜飞雁,李纯厚. 2011

[19]北部湾多齿蛇鲻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颜云榕,王田田,侯刚,卢伙胜,金显仕. 2010

[20]自然环境变动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影响. 李寇军,邱永松,王跃中.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