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恒光 1 ; 陈君琛 2 ; 汤葆莎 2 ; 吴俐 2 ; 翁敏劼 3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发酵蔬菜;乳酸菌;加工工艺;产品特性;对比研究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71-175
摘要: 简要对比分析了中、韩、德、美等几个世界典型发酵蔬菜的起源、异同点、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是世界发酵蔬菜技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外发酵蔬菜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尽管中外发酵蔬菜技术原理相同,但在制作方法方面差异较大;我国传统发酵蔬菜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存。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世界发酵蔬菜技术的总体态势,找出了我国发酵蔬菜技术差距,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包括鼓励加工企业拥有自己的蔬菜原料基地、促进加工企业优胜劣汰、切实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推动国内外技术交流等建议。
- 相关文献
[1]龙岩咸酥花生加工工艺与专用型品种标准的商榷. 唐兆秀,石小琼,徐日荣,蓝新隆. 2011
[2]功能型速溶茶及其加工工艺探讨. 杨军国. 2018
[3]烘焙类茶食品的原料配方、加工工艺及功能研究进展. 宋振硕,林清霞,张磊. 2021
[4]香蕉多元营养果酱加工工艺优化. 郑云云,洪佳敏,张帅. 2020
[5]金绿香. 陈霖. 1996
[6]茶芽素胚加工方法初探. 邬龄盛,薛立群,薛彤云,周良梅,王振康. 2008
[7]余甘子果冻加工工艺. 王建超,陈志峰,郭林榕. 2018
[8]橄榄果酒加工现状与发展对策. 赖瑞联,龙宇,陈瑾,冯新,韦晓霞,陈义挺,吴如健. 2018
[9]香蕉风味果糕加工工艺研究. 洪佳敏,何炎森,郑云云,林宝妹,邱珊莲,郑开斌. 2018
[10]金萱加工工艺与品质分析. 钟秋生,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陶湘辉,陈荣冰. 2011
[11]高γ-氨基丁酸白茶加工工艺探讨. 邬龄盛,王振康,郭少平,叶石铃. 2012
[12]加工工艺对白茶、乌龙茶、红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王丽,叶乃兴,郑德勇,杨江帆,邬龄盛. 2016
[13]初制茶色泽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张海峰,陈梅春,陈峥. 2017
[14]金观音红茶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对策. 邬龄盛. 2011
[15]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张磊,吴民亿,杨如兴. 2010
[16]茶叶EGCG在不同茶类加工过程的变化初探. 陶湘辉,陈常颂,林郑和,钟秋生,游小妹. 2010
[17]福云6号红茶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对策. 邬龄盛. 2010
[18]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 游小妹. 2016
[19]花香型小块白茶饼加工工艺探讨.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 2013
[20]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耐硫优良菌株的筛选. 任香芸.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海鲜菇对虾滑制品品质特性的影响
作者:魏莹莹;张文琳;李龙祥;孙钧政;肖正;汤葆莎;吴俐;翁敏劼;陈晗;陈君琛;赖谱富
关键词:海鲜菇;虾滑;凝胶强度;白度
-
真姬菇热泵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作者:翁敏劼;陈君琛;汤葆莎;吴俐;赖谱富
关键词:真姬菇;热泵干燥;干燥特性;动力学模型
-
黑木耳水提物和粗多糖溶液的流变特性及饮料开发
作者:吴俐;陈寿辉;李怡彬;赖谱富;肖正;陈君琛
关键词:黑木耳;水提物;粗多糖;流变特性;饮料
-
不同益生菌发酵猴头菇对粗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寿辉;吴俐;孙钧政;肖志勇;李怡彬
关键词:益生菌发酵;猴头菇;粗多糖;总抗氧化能力;红外光谱
-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作者:赖谱富;翁敏劼;汤葆莎;李怡彬;吴俐;陈君琛
关键词:海鲜菇;低场核磁共振;复水;质构;品质特性;干燥方式
-
不同类型红曲的功能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作者:吴俐;汤葆莎;赖谱富;李怡彬;翁敏劼;陈君琛;吕旭聪
关键词:红曲;抗氧化活性;色素;次生代谢物
-
茶薪菇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功效评价
作者:吴俐;翁敏劼;李怡彬;汤葆莎;赖谱富;郑恒光;沈恒胜
关键词:D-半乳糖;茶薪菇;多酚;抗氧化;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