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越冬期麦田地表蒸散量估算模型适用性分析与参数修正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程强 1 ; 徐嫱 1 ; 陈超 1 ; 孙宇瑞 1 ; 王忠义 1 ; 薛绪掌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麦田;越冬期;地表蒸散量;适用性;参数修正

期刊名称: 农业机械学报

ISSN: 1000-1298

年卷期: 2018 年 10 期

页码: 317-32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地表蒸散量是作物需水量估算以及农田水管理的重要依据。越冬期农田地表蒸散过程改变了土壤内部水热参数分布,进而影响春季作物的生长状况。本文对Penman-Monteith(PM)模型、Priestley-Taylor(PT)模型和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模型在越冬期麦田地表蒸散量估算精度及适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针对冬季土壤冻结的特殊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麦田试验采集了北京市昌平区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2个冬季的气象参数与实际蒸散量。通过对比3种模型默认或经验参数下的估算值与实际测量值发现:PT模型对蒸散量的估算精度最高(PT、PM、SHAW模型RMSE分别为0.159、0.697、0.390 mm),PM和PT模型的估算整体高于实际测量值,其原因在于冬季地表经历了固-液相变和气-液相变两个过程。为了提高估算精度,在PT和PM模型中引入水分胁迫系数,并利用第1年冬季的数据对3种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M模型(2011—2012年RMSE为0.159 mm)和SHAW模型(2011—2012年RMSE为0.280 mm)对蒸散量的估算精度都有明显提高。将参数修正后的模型用于预测2012—2013年冬季的地表蒸散量,结果表明:3种修正模型的估算精度均较高(PT、PM、SHAW模型RMSE分别为0.267、0.252、0.253 mm)。相比之下,PT模型的计算最为简单,所需数据最少,因此,在估算越冬期麦田地表蒸散量时,可优先选择PT模型。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面测量方法的比较. 刘镕源,王纪华,杨贵军,黄文江,李伟国,常红,李小文. 2011

[2]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 王伟,黄义德,黄文江,李存军,王娴. 2010

[3]25种杀菌剂对葡萄溃疡病菌抑制作用及其对葡萄适用性评价. 娄兵海,陈爱军,白先进,李兴红,张瑛,何建军,范七军. 2015

[4]小麦-玉米两熟农田除草剂安全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贵启,张宏军,王秀,崔海兰,梁双波. 2011

[5]中国麦田瓢虫名录(鞘翅目:瓢虫科). 虞国跃.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