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耐铝玉米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邓磊 1 ; 潘金卫 1 ; 杨文鹏 2 ; 任洪 2 ; 王伟 2 ; 柏光晓 1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农学院

2.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酸性土壤;耐铝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908-9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筛选出耐铝玉米株系,为拓宽玉米耐铝种质资源及耐铝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耐铝材料(CML530、CML532、CML533和CML534)和普通玉米自交系(西1、9058和LX9801)为材料,构建6个回交群体,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与耐铝基因Zm M1、Zm M2、Zm ASL和Zm ALM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umc1468、ZmMATE1、ZmMATE2、MateF2和ALMT93496)进行靶基因选择,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到普通玉米自交系,结合植株田间表现,筛选出耐铝的稳定株系,并对其进行耐铝鉴定。【结果】在分离世代(BC1F1/S1)苗期对6个回交群体共581个株系进行靶基因选择,结果有69个株系中选,结合植株田间表现,最终获得17个稳定株系。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17个稳定株系的遗传背景恢复率为73.9%~93.8%,平均为83.4%。0.2 mmol/L AlCl3溶液处理下17个稳定株系的根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根净增长度平均值为0.81 cm,极显著低于对照(0.5 mmol/L CaCl2溶液)(P<0.01,下同);稳定株系的根相对伸长率与轮回亲本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7个稳定株系的根相对伸长率为64.50%~83.33%,平均为74.74%,均为中等及以上耐铝株系,其中NS1、NS9、NS10、NS15和NS16为高耐铝株系。【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且导入多个耐铝基因株系的耐铝性较同一群体中导入单个耐铝基因的株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多个耐铝基因累加可提高耐铝性。可见,该技术可作为耐铝玉米种质创制的有效手段。

  • 相关文献

[1]玉米o2和o16基因回交渗入wx系提高waxy玉米赖氨酸含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文龙,杨文鹏,王明春,杨留启,王伟,曾桂萍,陈志伟,彭义. 2010

[2]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选育优质蛋白糯玉米创新性品系的初步研究. 梁国虎,江小林,丘红波,曾桂萍,张文龙,杨文鹏,王明春. 2011

[3]玉米o2,o16和wx基因不同聚合类型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王伟,王明春,张开武,任洪,赵德刚,杨文鹏. 2019

[4]玉米o16基因回交渗入o2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文龙,杨文鹏,陈志伟,王明春,杨留启,蔡一林. 2010

[5]玉米dhn1和dhn2基因渗入普通自交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潘金卫,邓磊,王伟,杨文鹏,任洪,柏光晓. 2021

[6]关于紫花苜蓿耐酸铝的研究. 陈进碧,李小冬,王小利,张晓义,陈光吉,蔡一鸣. 2017

[7]生物炭在酸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洪,朱方宇,赵欢,肖厚军,魏全全,张萌. 2017

[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张文龙,陈志伟,杨文鹏,蔡一林. 2008

[9]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甘蓝型油菜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恢复系. 张超,胡茂龙,代文东,王军,唐容,黄莎,杨克相,饶勇. 2019

[10]贵州糯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程斌,辛智海,高旭,隋建枢,曹宁,丁延庆,何庆才,张立异. 2017

[1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籼型三系不育系H22A. 朱速松,施文娟,张玉珊,朱英,张大双,黄培英,万建民. 2010

[12]应用MAS技术改良水稻特异种质大粒溪香的稻瘟病抗性. 宋泽,余显权,黎小冰,陈惠查,阮仁超,王玲莉,宋伦. 2022

[13]玉米Tuxpeno-Reid和Suwan-Lancaster种质改良研究进展. 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李娟. 2012

[14]适用于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及品种数较多试验的田间试验设计——组平衡区组试验设计. 郑常祥,潘敏娜. 2003

[15]贵州省山区玉米种质改良及杂交种的选育. 陈泽辉. 2007

[16]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李桂莲. 2007

[17]沼肥不同施用量对高海拔地区杂交玉米曲辰三号的影响. 陈海燕,陈海鸽,肖昌智,李裕荣,曹文才,安丽群. 2008

[18]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郭向阳,兰琴英,王安贵,祝云芳,刘鹏飞,陈泽辉. 2017

[19]优质丰产玉米黔单19号不同密度比较试验. 罗刚华,王建超,高翔. 2008

[20]冷暖型玉米抗旱性研究. 张大双,员海燕,张宝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