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377份多样性国际稻种低温发芽力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志涛 1 ; 李媛 2 ; 张少红 2 ; 杨梯丰 2 ; 赵均良 2 ; 董景芳 2 ; 陈光辉 2 ; 刘斌 3 ;

作者机构: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3.;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低温发芽力;种质鉴定;直播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1-6

摘要: 低温发芽力差是华南双季稻早季水稻直播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稻种资源中筛选鉴定强低温发芽力的种质,开展强低温发芽力水稻育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了筛选强低温发芽力的种质,在13℃低温下对377份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样性水稻种质的发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稻种低温发芽率的变异范围在0~98.0%之间,平均值为37.6%,变异系数为76.4%,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鉴定出21份低温发芽率超过90%的优良种质。比较籼稻、粳稻和Aus稻3种类型稻种的低温发芽率结果显示,籼稻组平均低温发芽率为48.7%,粳稻组为33.6%,Aus稻组为22.9%,籼稻组低温发芽率极显著高于粳稻和Aus稻组,粳稻组低温发芽率显著高于Aus稻组。研究结果为水稻强低温发芽力种质的收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水稻低温发芽力改良和分子遗传研究挖掘了优良材料。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适宜直播品种的筛选. 方志强,陆展华,王石光,刘维,卢东柏,王晓飞,巫浩翔,陈浩,何秀英. 2022

[2]广西南瓜属地方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 刘文君,陈宝玲,周建辉,张曼,周艳霞,万正林,张力,钟玉娟,黄孙答,陈振东. 2022

[3]柱花草种植方法比较试验. 张庆智,丁迪云,沈玉朗,雷玉叶. 1993

[4]蜜本南瓜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王凯,沈颖,黄智文,田永红,黄旺平. 2018

[5]早熟籼型杂交水稻五优3号及栽培制种技术. 王福军,周高新,梁世胡,顾海永,罗文永,陈国荣,曹华盛,何高,李曙光. 2023

[6]从胜泰1号的育成谈三高水稻品种的选育. 江奕君. 2003

[7]水稻遗传多样性育种体系创新. 李晓方. 2004

[8]“实践八号”卫星搭载水稻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研究简报.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刘永柱,郭涛,朱小源,喙志强. 2009

[9]大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研究. 周少川. 2002

[10]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 黄耀祥. 1999

[11]美国特异水稻种质的利用.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卢德城,缪若维. 2004

[12]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肖汉祥,黄炳超,张扬. 2005

[13]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朱满山,李永辉,江西农业大学,柳武革,金素娟,江西农业大学,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黄德娟,黄慧君. 2005

[14]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改良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的SSR分析. 刘传光,江奕君,毛兴学,高云,刘军,林青山,李晓芳. 2005

[15]水稻航天育种的实践和体会.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陈建酉. 2005

[16]华南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简报. 黄炳超,曾列先,张扬,朱小源,肖汉祥,杨健源,杨祁云. 2005

[17]水稻核心种质育种.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 2003

[18]华南优质籼稻抗稻瘟病性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朱小源,杨祁云,伍尚忠. 2002

[19]优质稻核心种质创建的实践与探讨. 周少川,柯苇,李宏,陈国荣. 1999

[20]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应用初报. 徐培智,谢春生,陈建生,张发宝,唐拴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