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洛 1 ; 朱稳 1 ; 李雯慧 1 ; 赵均良 1 ; 周玲艳 1 ; 杨武 1 ;

作者机构: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实验室(部省共建)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分子育种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4 年 03 期

页码: 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发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最古老和严重危害水稻安全生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具有突变性强、传播快和分布广等特点。发掘和鉴定新抗原,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已有49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鉴定,其中42个抗性基因已被定位,包括28个显性基因和14个隐性基因,17个抗性基因已被成功克隆。这些抗性基因的表达与否、或与病原菌表达蛋白的互作是产生抗性的关键。本文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和育种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展望,为水稻抗白叶枯病的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及杂种F_1的抗性研究. 曾列先,汪聪颖,冯爱卿,陈深,苏菁. 2016

[2]利用二代测序技术高通量分析水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的分子基础. 刘永振,李构思,王晓宇,韩靖鸾,苏菁,朱小源,陈乐天. 2014

[3]水稻核心种质全基因组分子育种研究. 周少川. 2011

[4]早中晚兼用型广适性优质稻新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李康活,周德贵,赖穗春,王志东. 2010

[5]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水稻分子育种初见成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育种进展. 刘斌. 2020

[6]水稻耐冷QTL定位的比较分析. 杨梯丰,张少红,赵均良,黄章慧,张桂权. 2015

[7]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刘维,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卢东柏,陆展华,陈钊明,陈粤汉. 2017

[8]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 冯爱卿,陈深,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曾列先,朱小源. 2020

[9]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曾列先,黄少华,伍尚忠,成太辉. 2002

[10]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2003

[11]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在阳江市的示范表证及推广前景. 黄显良,姜先芽,汪聪颖,郑健一,黄日亮,伍尚信,卢希旭,陈深. 2016

[12]优质稻"粤农丝苗"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及主效QTL qBB-11-1的精细定位. 薛皦,卢东柏,刘维,陆展华,王石光,王晓飞,方志强,何秀英. 2022

[13]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2003

[14]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素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曾列先,成太辉. 2002

[15]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高抗稻瘟病优质稻新品种新黄占的选育-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实例. 黄道强,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曾列先,李康活,周少川. 2012

[16]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高抗稻瘟病优质稻新品种新黄占的选育——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实例. 黄道强,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 2012

[17]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聚合育种(英文). 巴沙拉特,丁效华,曾列先,阿克沙,张泽民,曾瑞珍,张桂权. 2006

[18]抗稻瘟病Pi2/9/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华丽霞,汪文娟,陈深,汪聪颖,曾烈先,杨健源,朱小源,苏菁. 2015

[19]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对广东省籼稻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 杨健源,陈深,曾列先,李亦龙,陈珍,朱小源. 2008

[20]“实践八号”卫星搭载水稻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研究简报.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刘永柱,郭涛,朱小源,喙志强.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