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复方中草药添加浓度和投喂策略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清华 1 ; 郭志勋 2 ; 林黑着 2 ; 熊惠军 1 ; 许海东 2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添加浓度;投喂方式;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抗病力

期刊名称: 黑龙江畜牧兽医

ISSN: 1004-7034

年卷期: 2011 年 03 期

页码: 142-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浓度和投喂方式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影响,试验对连续饲喂添加不同浓度(0%、0.1%、0.2%、0.4%、0.8%)复方中草药饲料12 d、26 d、41 d,饲喂复方中草药饲料9 d后停药17 d,饲喂复方中草药饲料9 d后停药料17 d再恢复复方中草药饲料14 d的对虾分别进行人工感染WSSV,统计累计死亡率;对患WSSV的对虾投喂含不同浓度复方中草药饲料30 d后统计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的添加浓度和投喂策略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能力均有影响,添加复方中草药浓度为0.1%、连续饲喂26 d,凡纳滨对虾抗病力提高均最明显;添加浓度过低或过高,对虾抗病力提高均不明显;在26 d的试验期内,连续饲喂添加复方中草药饲料的对虾比饲喂添加复方中草药一段时间后停药的对虾抗病力强;短期间断药,高剂量组抗病力有所提高,而低剂量组抗病力反而下降;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投喂含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可以降低死亡率,添加浓度为0.2%时效果最好,0.8%次之。

  • 相关文献

[1]铜绿微囊藻对WSSV潜伏感染对虾的致死效应. 曹煜成,徐煜,黄小帅,胡晓娟,李卓佳,李凡,陈勇贵,文国樑. 2018

[2]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 冯亚萍,孔杰,罗坤,栾生,李旭鹏,史晓丽,曹家旺,王明珠,王军,董丽君,孟宪红. 2018

[3]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敏感性比较. 冯亚萍,孔杰,罗坤,栾生,曹宝祥,刘宁,卢霞,曹家旺,王明珠,王军,孟宪红. 2017

[4]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机能和抗病毒感染的影响. 陈国福,宋晓玲,黄倢,周进,王秀华,王广策. 2005

[5]凡纳滨对虾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和耐受群体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分析. 卢霞,栾生,曹宝祥,郝登春,孟宪红,曹家旺,代平,罗坤,孔杰. 2018

[6]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方金龙,王元,房文红,李新苍,陈甜甜,周俊芳. 2017

[7]饲料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 王明阳,田相利,刘龙镇,李海东,李丽,董双林,范瑞用. 2018

[8]饲料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Toll受体及溶菌酶基因表达及抗感染的影响. 张盛静,赵小金,宋晓玲,王春迪,刘文亮,黄倢. 2016

[9]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刘龙镇,田相利,王明阳,李海东,李丽,董双林,马家好. 2018

[10]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抗感染和5种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盛静,宋晓玲,赵小金,黄倢. 2015

[11]一株芽孢杆菌PC024的鉴定及其抗WSSV感染效果的研究. 孙艳,宋晓玲,刘飞,李玉宏,黄健. 2013

[12]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及病原敏感性的影响. 朱宏友,王广军,余德光,谢骏. 2005

[13]美人鱼发光杆菌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兰萍,宋晓玲,张辉,成君军. 2010

[14]口服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王仁宝,王一婷,张惠芬,宋晓玲,万晓媛,谢国驷,史成银. 2022

[15]养殖水体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PC465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王春迪,宋晓玲,张晓静,张盛静,孙新颖,刘宝彬,高文辉,黄倢. 2016

[16]中草药添加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 江湧,王广军 ,余德光. 2005

[17]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芸,李健,陈萍,张喆,何玉英,李吉涛,刘德月. 2012

[18]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3种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 肖广侠,李战军,孟宪红,张庆文,罗坤,孔杰. 2011

[19]卤虫在WSSV病毒病传播中的媒介作用. 邓灯,刘萍,孔杰. 2004

[20]三疣梭子蟹几丁质酶基因(PtCht6)的克隆及其在免疫中的功能分析. 宋柳,吕建建,王磊,孙东方,刘萍.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