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增氧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义进 1 ; 周群兰 1 ; 刘勃 2 ; 蒋国春 2 ; 刘颖斐 2 ; 叶青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宜兴市水产指导站

关键词: 微孔曝气;增氧;中华绒螯蟹;水质;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渔业现代化

ISSN: 1007-9580

年卷期: 2009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23-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解不同增氧方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通过对喷水增氧、潜水沙头增氧、底层管道微孔增氧、塑料软管打孔增氧,以及不同管道间距的底层微孔增氧等增氧效果的测定,获得养殖塘的水温、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异养菌总数及弧菌总数,并对各水质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底层管道微孔增氧能有效缓解溶解氧的下降,减缓氨氮、亚硝酸盐的增加速率,管道间距在10~12 m改善蟹塘水质因子效果较好。

  • 相关文献

[1]中华绒螯蟹塘水质的超度量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周群兰,诸康平,谢骏,何义进,刘波. 2010

[2]中华绒螯蟹、鳜鱼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陈永进,周彦锋,徐东坡,刘凯,段金荣,施炜纲. 2014

[3]黑龙江省稻-扣蟹共作模式中华绒螯蟹生长及水质研究. 王世会,赵志刚,罗亮,张瑞,郭坤,徐伟. 2022

[4]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王世会,赵志刚,罗亮,张瑞,郭坤,徐伟,梁利群,张旭彬. 2023

[5]南北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分析. 何杰,徐跑,朱健. 2009

[6]不同/相同水系中华绒螯蟹元素“指纹”的产地差异性. 赵鉴,苏彦平,刘洪波,陈修报. 2014

[7]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及与底质相关性分析. 黄丽,吴松,覃东立,霍堂斌,黄晓丽,王玉梅,刘守新. 2024

[8]循环水养鱼系统水质参数关系分析. 王振华. 2014

[9]河蟹池塘养殖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刘勃,蒋国春,王惠平,刘颖斐,叶青,胡云飞,何义进,周群兰,黄东辉. 2009

[10]池塘微孔曝气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性能比较. 谷坚,徐皓,丁建乐,车轩,顾兆俊. 2013

[11]池塘水深与通气量对微孔曝气增氧性能的影响. 顾海涛,王逸清. 2015

[12]曝气增氧微气泡-水界面和水体表面的氧传质的计算分析. 程香菊,谢骏,余德光,曾映雪. 2013

[13]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 程香菊,曾映雪,谢骏,龚望宝. 2014

[14]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技术. 房燕,韩世成,蒋树义,陈忠祥,郭常有,周煊亦,曹广斌. 2012

[15]沿海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调研与分析. 程果锋,陈军,杨菁,李月,管崇武. 2011

[16]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体增氧气泡最佳尺寸的计算. 蒋树义,曹广斌,韩世成,刘永. 2005

[17]涌浪机在对虾养殖中的增氧作用. 管崇武,刘晃,宋红桥,张成林. 2012

[18]文丘里曝气器布置对循环水体增氧效率的影响. 程香菊,邝韵琪,林雯昕,谢骏,许挺达. 2015

[19]循环水养殖系统氧锥运行参数设计. 杨菁,管崇武,宋红桥,吴凡. 2023

[20]立体循环增氧造流装置的研制. 徐德明,谈卫军.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