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环境下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检测(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余生 1 ; 杨娟 1 ; 黄胜东 1 ; 王才林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135-138+159

摘要: 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japonica)/IR28(indica)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采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稻曲病的表型值。在南京、扬州分别鉴定了亲本及RILs对水稻稻曲病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软件,对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qFsr1、qFsr2、qFsr4、qFsr8、qFsr10a、qFsr10b、qFsr11、qFsr12等8个QTL,分别位于第1、2、4、8、10、11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6%~22.5%之间。其中,南京检测到qFsr1、qFsr4、qFsr10a、qFsr11、qFsr12等5个位点;扬州检测到qFsr2、qFsr8、qFsr10a、qFsr10b、qFsr11等5个位点,qFsr10a、qFsr11在两个环境下中均被检测到,对性状的解释率在18.0%~18.9%之间,使病情指数下降8.0%~14.6%,提高了抗病性。根据抗性位点加性效应方向,在qFsr1、qFsr2、qFsr8、qFsr10a、qFsr11和qFsr12位点上,亲本IR28存在抗稻曲病的增效等位基因,大关稻具有减效等位基因,而位点qFsr4、qFsr10b的抗性效应来源正好相反。qFsr10a、qFsr11及其附近的标记可望在稻曲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应用。

  • 相关文献

[1]不同环境下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检测. 李余生,韩丽华,杨娟,黄胜东,王才林. 2012

[2]12.5﹪纹曲宁防治水稻稻曲病试验初报. 沈素文,陆凡,陈志谊,刘永锋,刘邮洲. 2006

[3]利用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及效应. 李余生,张亚东,朱镇,赵凌,王才林. 2008

[4]水稻抗稻曲病数量性状座位及效应分析. 李余生,黄胜东,杨娟,王才林. 2011

[5]水稻对稻曲病致病菌株Pi-1抗病位点检测及效应分析(英文). 李余生,杨娟,黄胜东. 2015

[6]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机制. 方先文,汤陵华,王艳平. 2008

[7]水稻稻曲病控制技术研究. 刘永锋,陈志谊,陆凡,刘邮洲. 2004

[8]水稻对稻曲病致病菌株Pi-1抗病位点检测及效应分析. 李余生,杨娟,黄胜东,王才林. 2014

[9]稻曲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10]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袁彩勇,袁生堂,吴洪恺. 2001

[11]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李茹,赵桂东,周玉梅. 2001

[12]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协同防治技术. 宋益民,丛国林. 2016

[13]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及新药剂“爱苗”的防治示范. 王银官,陈辉民. 2006

[14]中国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张俊喜,成晓松,宋益民,王伟,仇彩云,周加春,李红阳,顾慧玲,孙星星. 2016

[15]江苏水稻稻曲病综合防控技术. 张俊喜,成晓松,高波,霍金兰,李红阳,宋勇兵,顾慧玲,孙星星,马晶晶,王凯. 2018

[16]两优培九稻曲病的发生及其与抽穗后温湿度的关系. 吕川根,宗寿余,姚克敏. 2003

[17]申嗪霉素与王铜混用对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成晓松,张俊喜. 2016

[18]灭黑一号防治水稻后期主要病害的药效研究. 李洪山,李慈厚,李红阳. 2008

[19]2014年江苏省稻曲病发生情况调查. 张俊喜,蒋林忠,霍金兰,宋益民,成晓松,仇彩云,蔡晓祥. 2015

[20]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中后期病害控制效果. 赵来成,束兆林,缪康,吉沐祥,吴祥,张世军,蒋勇义.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