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交配型与寄生适合度分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丽媛 1 ; 贾慧 1 ; 曹志艳 1 ; 谷守芹 1 ; 孙淑琴 2 ; 董金皋 1 ;

作者机构: 1.河北农业大学真菌毒素与植物分子病理学实验室

2.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交配型;寄生适合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3 年 46 卷 19 期

页码: 4058-40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交配型和致病性分化情况,明确有性杂交与菌株变异间的关系。【方法】以01-12和01-15为出发菌株,人工诱导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后代,获得F1代菌株,再以F1代菌株40和42为亲本,获得有性杂交F2代菌株;对有性后代进行交配型和寄生适合度测定;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毒素含量。【结果】在室内条件下连续诱导产生玉米大斑病菌的2个有性世代,获得了79个F1代菌株和32个F2代菌株;后代菌株的交配型发生了明显分化,出现了A、a、Aa和中性菌株,其中F1代A、a分离比例明显偏离1﹕1;寄生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F1代和F2代菌株较亲本均发生了寄生适合度分化,其中F1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30.00%,减弱的菌株占50.00%;F2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21.87%,减弱的菌株占31.25%;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的毒性组分含量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结论】有性杂交是导致菌株交配型及致病性发生分化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其毒素含量呈一致关系。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