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对虾4代人工选育群体与1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差异SNP位点筛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盖超伟 1 ; 李旭鹏 2 ; 曹宝祥 2 ; 陈宝龙 2 ; 张雅文 2 ; 刘绵宇 2 ; 栾生 2 ; 孔杰 2 ; 孟宪红 2 ;

作者机构: 1.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对虾;2b-RAD;SNP标记;遗传多样性;人工选择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1505-15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2b-RAD技术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4代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合计821尾个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分析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特征,挖掘在持续人工选育过程中受选择的SNP位点。测序共得到83767个SNP位点,F-统计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22,野生群体与2019年选育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最高为0.0260,与2015年选育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最低为0.0190;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小于0.05,为弱遗传分化。群体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遗传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遗传多样性统计结果表明,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期望杂合度(He)均值分别为0.1716和0.1806,观测杂合度(Ho)均值分别为0.1861和0.194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值分别为0.1428和0.1515,核苷酸多态性(Pi)均值分别为0.1732和0.1813,其中2017年、2019年选育群体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野生群体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不同世代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选择消除分析,分别得到92个、103个、166个、117个受选择SNP位点,共有位点数目为4个。相邻世代选育群体之间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上升的共有位点数目为7107个,其中3674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的共有位点数目为8501个,其中4101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经过累代人工选育,依然具有较高的遗传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作为人工选育材料。

  • 相关文献

[1]两个人工选择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系统发育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何福玲,凌正宝,肖俊,郭忠宝,钟欢,杨弘,陈文治,唐瞻杨,单丹. 2017

[2]凡纳滨对虾SNP标记开发与家系亲缘关系验证分析. 刘峻宇,刘均辉,孔杰,代平,于洋,孟宪红,罗坤,曹宝祥,陈宝龙,高焕,栾生. 2021

[3]5个乌鳢群体的SLAF测序及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晋,刘海洋,崔同心,欧密,罗青,费树站,陈昆慈,赵建. 2024

[4]中国对虾家系水平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孟鹏,刘晓敏,王伟继,孔杰,李晓静,王清印. 2008

[5]中国对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朝鲜半岛西海岸群体的DNA多态性. 石拓,孔杰,刘萍,韩玲玲,庄志猛,邓景耀. 1999

[6]中国对虾SRAP分子标记体系正交优化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陈华增,李健,何玉英,李吉涛,王清印. 2010

[7]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地理群的RAPD分析. 刘萍,孔杰,石拓,庄志猛,邓景耀,徐怀恕,韩玲玲. 2000

[8]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 张辉,高天翔,庄志猛,金显仕. 2010

[9]中国对虾微卫星DNA引物的设计及筛选. 张天时,刘萍,孔杰,王清印. 2004

[10]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群亲本及子一代RAPD分析. 刘萍,孔杰,石拓,刘志鸿,邓景耀,庄志猛,徐怀恕,韩玲玲. 2000

[11]黄条生长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崔爱君,徐永江,王滨,姜燕,柳学周. 2021

[12]中国对虾“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病毒的定量检测. 孟宪红,孔杰,罗坤,栾生,张天时,张庆文. 2009

[13]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Liu Haiying,刘海英,Qu Keming,曲克明,Li Jian. 2008

[14]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放流状况与效果. YANG Wen-bo,杨文波,LI Hui-qin. 2010

[15]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孙铭,李健,张喆,王静凤. 2010

[16]中国对虾不同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及血淋巴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的变化. 蔡生力,杨丛海,赵维信,李德尚. 2000

[17]从野生到家养——中国对虾养殖发展述评. 王清印. 2014

[18]温度对家蚕缩蚕突变表型产生的影响及cot基因的初步定位. 聂红毅,刘春,黄小凤,周梦婷,张银霞. 2014

[19]草鱼MyoD基因SNP和Indel标记的筛选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陈静,何吉祥,樊佳佳,黄龙,吴本丽,宋光同,汪翔,武松. 2018

[20]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 李忠义,王俊,赵振良,周军,吕振波,董婧,刘茂利,金显仕.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