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会芳 1 ; 齐红志 1 ; 孙岩 1 ; 冯晓 1 ; 杨翠苹 1 ; 卓文飞 1 ; 燕照玲 1 ; 齐学礼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关键词: 黄淮冬麦区;小麦新品种;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719-7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系统了解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南片、北片)小麦性状多样性现状,以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109份小麦为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对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小麦的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9份小麦中,南片、北片各有84、25个品种,分别占比77.1%、22.9%。强筋、中强筋小麦分别占比11.9%、16.5%,合计占比28.4%。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1.66%~76.64%,平均为11.37%,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容重的最小。12个性状的H′在1.50~4.65,平均为3.78,基本苗的H′最小,其余均在3.00以上。北片小麦12个性状的H′均高于南片,增幅为24.7%~188.6%,生育期的增幅最小,基本苗的最大。在平方欧氏距离10.0处,黄淮冬麦区109个小麦被聚为六大类,大部分小麦按来源地聚在同一大类。不同来源地的小麦容重、生育期、穗数、吸水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南片比北片分别低0.9%、3.5%、11.0%、4.1%。不同来源地小麦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差别较小,南片为80.25%,北片为83.33%。不同来源地综合得分均表现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北片小麦性状的丰富度、均匀性高于南片,进化潜力较高,穗数、穗粒数、容重、蛋白质含量、吸水率5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南片小麦应积极改良品种,注重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生育期、穗数、产量、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6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
- 相关文献
[1]基于14个性状的118份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张会芳,冯丽丽,段俊枝,刘桂珍,刘海礁,齐学礼,燕照玲,卓文飞,陈海燕,齐红志,杨翠苹,王楠. 2022
[2]不同甜瓜品种氮钾双高效评价指标筛选及鉴定. 康利允,李晓慧,高宁宁,王慧颖,李海伦,梁慎,常高正,赵卫星. 2024
[3]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胡卫国,赵虹,王西成,邱军,曹廷杰,曹颖妮. 2010
[4]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一郑麦583. 曹廷杰,赵虹,王西成,胡卫国,陈渝,张改凤. 2014
[5]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栽培技术规程. 汪庆昌,张学斌,宋玉峰,岳俊芹. 2012
[6]100份西瓜种质果实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清,郭禄芹,方晓霞,胡倩梅,杨世超,刘东明,杨路明,马长生. 2019
[7]大苏干湖夏季浮游生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郭正,杨稚娟,王玥劼,张世敏. 2014
[8]保护性耕作制生态经济综合评价研究──以南方稻田为例. 李向东,陈源泉,高旺盛,季淑勤. 2007
[9]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对芝麻区试品种的分析评价. 崔向华,霍磊,段莹,赵金环,康建民,王静. 2007
[10]河南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曹廷杰,胡铁柱,王西成,赵虹,胡卫国. 2010
[11]造粒芝麻工艺的优化. 芦鑫,余果,高锦鸿,张丽霞,宋国辉,孙强. 2017
[12]红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评价与分析. 梁慧珍,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薇,李磊,李春明,刘新梅,张收良. 2021
[13]砂姜黑土区花生田种植前后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评价. 索炎炎,张翔,司贤宗,余琼,李亮,余辉. 2021
[14]棉花芽期的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孙瑶,杨晓杰,薄晓培,侯甲男,赵元明,吕淑平,李武,谢德意. 2020
[15]甜瓜幼苗对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逆性综合评价. 赵卫星,刘喜存,李晓慧,徐小利,常高正. 2017
[16]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子实体不同成熟度采收对产量、质量的影响和经济性评价. 康源春,袁瑞奇,孔维丽,韩玉娥,孔维威,段亚魁,崔筱. 2019
[17]萌发期耐莠去津苜蓿种质资源筛选及评价. 冯长松,梁志妍,张晓霞,杜红旗,娄治国,刘磊. 2023
[18]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棉花区试中的应用. 路凤银,刘松涛,赵威,郑贝贝,李付广. 2013
[19]艾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许兰杰,余永亮,梁慧珍,杨青,李磊,安素妨,谭政委,董兵. 2024
[20]信息熵综合评价方法在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郭瑞林,赵虹,王西成,曹廷杰,纪利坤.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作者:冯晓;张辉;刘正;张会芳;陈海燕;赵威;郑国清;马中杰
关键词: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可见光;深度学习
-
基于转录组探究外源水杨酸对条锈菌侵染小麦幼苗的缓解效应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作者:齐学礼;李莹;李春盈;韩留鹏;赵明忠;张建周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水杨酸;氨基酸;转录组
-
基于改进YOLOv5s的硬核期葡萄簇检测
作者:冯晓;张辉;刘运超;张微;李小红;马中杰
关键词:葡萄簇;目标检测;YOLOv5s算法;重参数化;注意力机制
-
不同磷胁迫处理转OsPHR2小麦的转录组学分析
作者:李艳;方宇辉;王永霞;彭超军;华夏;齐学礼;胡琳;许为钢
关键词:低磷胁迫;转基因小麦;转录组;磷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表达基因
-
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海礁;王瑛;李永鑫;杨帆;邱雅洁;上官彩霞;张会芳
关键词: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模式;河南省
-
郑麦0943配套栽培技术与发展前景
作者:齐学礼;张子山;周永斌;陈明;王永霞
关键词:郑麦0943;多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N2O排放的影响
作者:李新美;齐红志;何家帅;杨康娜;魏跃鹏;郭航兆;孙磊康;李孝永;贾绪存;李玉霞;李荣发;王群
关键词:夏玉米;有机肥替代化肥;产量;氮肥利用率;N2O排放;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