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邸军 1 ; 张书环 2 ; 黄君 2 ; 杜浩 2 ; 周勇 2 ; 危起伟 3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3.;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病理特征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120-1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确定中华鲟养殖基地一尾死亡子二代中华鲟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的中华鲟肝脏、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EM,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EM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进一步对健康子二代达氏鲟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通过观察患病子二代中华鲟组织切片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对菌株EM进行药敏特性研究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被感染子二代中华鲟肝脏、脾脏及肾脏组织中铁血黄素沉积、实质性细胞空泡变性,溶血严重。菌株EM人工感染健康子二代达氏鲟,发现其对达氏鲟具有致病性,且从人工感染患病的达氏鲟肝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麦迪霉素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头孢西叮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余28种药物不敏感,呈多重耐药性。本研究首次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可感染中华鲟,并对达氏鲟也具有致病性,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拟穴青蟹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陈小龙,程长洪,邓益琴,马红玲,苏友禄,冯娟,郭志勋. 2020

[2]团头鲂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滕涛,梁利国,谢骏,徐跑. 2016

[3]罗非鱼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草药药敏试验. 高桂生,吉志新,张艳英,史秋梅,高光平,韩天坤,韩红升,朱建新,宋青春. 2016

[4]患病大鲵摩氏摩根菌的分离与鉴定. 李瑞伟,曾令兵,张辉,范玉顶,周勇,杨星. 2014

[5]匙吻鲟表皮葡萄球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周亚,刘礼辉,程文超,杨淞. 2016

[6]患病黄额闭壳龟中产酸克雷伯菌的分离与鉴定. 周勇,曾令兵,李瑞伟,高正勇,孙建滨,范玉顶. 2012

[7]鲮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鉴定、血清型分析及药敏试验. 刘礼辉,张德锋,李宁求,石存斌,颜曦,付小哲,林强. 2015

[8]鲤疱疹病毒Ⅰ、Ⅱ、Ⅲ型研究进展. 罗丹,梁利国,谢骏,吴旭东. 2014

[9]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地形分析. 张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危起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杨德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杜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陈细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张慧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2006

[10]水温对中华鲟幼鱼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刘鉴毅,张涛,黄晓荣. 2010

[11]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数量与长江年径流水文状况之间的关系——论江水含沙量的重要性. 张辉,危起伟,杜浩. 2010

[12]中华鲟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文状况适合度之间的关系. 张辉,危起伟,杜浩,刘志刚,沈丽. 2010

[13]中华鲟子二代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冷小茜,杜浩,乔新美,刘志刚,熊伟. 2018

[14]两种珍稀濒危鱼类——中华鲟和长江鲟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张书环,张晓雁,冷小茜,杜浩,吴金平,阮瑞. 2018

[15]中华鲟保育在海洋馆. 张艳珍,胡维勇,危起伟,栾刚,杨道明,王喆琛. 2018

[16]人工养殖中华鲟后备亲鱼摄食和生长的周年变化. 郑跃平,刘健,徐嘉楠,倪春华,范厚勇,崔百惠,吴建辉,陈锦辉. 2018

[17]中华鲟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孙丽婷,赵峰,张涛,庄平. 2017

[18]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水文状况适合度研究. 张辉,危起伟,杜浩,刘志刚,沈丽. 2010

[19]长江常熟溆浦段中华鲟幼鱼出现时间与数量变动. 李罗新,张辉,危起伟,杜浩,洪克明. 2011

[20]应用于中华鲟的Pop-up标志固定方法. 赵峰,庄平,Boyd KYNARD,章龙珍,张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