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我国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与其碳汇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岳冬冬 1 ; 王鲁民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水养殖;贝类;碳汇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2 年 40 卷 11 期

页码: 246-2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海水养殖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海水养殖贝类碳汇核算的基础上,分析了2006—2010年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与其形成碳汇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贝类年均形成碳汇约92.9万t;不同地区和海水养殖贝类品种形成的碳汇量差异较大;海水养殖贝类产量每增加1个单位,其碳汇量相应增加0.092 2个单位。

  • 相关文献

[1]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新萌,杨珺,冯旭,康秦梓. 2024

[2]中国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初探. 岳冬冬,王鲁民. 2012

[3]贝藻处理工厂化养殖废水的研究. 曲克明,卜雪峰,马绍赛. 2006

[4]基于直接碳汇核算的长三角地区海水贝类养殖发展分析. 岳冬冬,王鲁民. 2012

[5]应用生态模型研究近海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朱明远,张学雷,汤庭耀,FERREIRA JG,方建光,王兴章. 2002

[6]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7]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8]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9]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LOU Xiao-Yi,娄晓祎,汤云瑜,TANG Yun-Yu,TIAN Liang-Liang,田良良,SHI Yong-Fu,史永富,XIAO Dong-Xue. 2017

[10]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碳汇机理及潜能分析. 李娇,关长涛,公丕海,崔勇,黄滨. 2013

[11]桑沟湾大叶藻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扩增力的估算. 高亚平,方建光,唐望,张继红,任黎华,杜美荣. 2013

[12]以科技创新引领低碳渔业发展——助推中国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高磊,刘英杰. 2011

[13]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 陈中祥,牟振波. 2011

[14]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及碳汇机制. 杨健,苏彦平,刘洪波,戈贤平. 2012

[15]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评估. 沈新强,全为民,袁骐. 2011

[16]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17]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 刘慧,唐启升. 2011

[18]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2024

[19]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2010

[20]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纯厚,齐占会.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