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中抗生素的去除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汪鲁 1 ; 贲伟伟 2 ; 李彦刚 2 ; 强志民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

关键词: 活性污泥工艺;臭氧;污泥原位减量;磷回收;抗生素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

ISSN: 0250-3301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1739-174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立了两套小试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一套作为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另一套作为控制系统.通过两系统的长期运行(90 d)考察了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对9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进水中目标抗生素的存在(9种抗生素各100μg·L~(-1))并未对活性污泥去除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出水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在运行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且与控制系统接近;但污泥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则显著低于控制系统.质量衡算表明目标抗生素在两系统内的输入和输出逐渐达到平衡,臭氧降解和剩余污泥排放分别为减量和控制系统中目标抗生素的主要去除途径.污泥臭氧处理单元可以降解减量系统入水中83%的目标抗生素,而控制系统入水中82%的目标抗生素则随剩余污泥排放.因此,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可以明显削减活性污泥系统中抗生素的排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相关文献

[1]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中四环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去除. 汪鲁,贲伟伟,李彦刚,李钢,胡俊,强志民. 2019

[2]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中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的研究. ^A刘永^B1%^A曹广斌^B2%^A蒋树义^B3%^A韩士成^B4%^A陈中祥^B5. 2004

[3]贝类净化中不同海水处理方法的比较. 徐捷,蔡友琼,乔庆林,顾润润. 2003

[4]臭氧对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破坏效果的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晋,史成银,王胜强,粟子丹. 2015

[5]不同浓度臭氧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活性及其净化效能的影响. 黄滨,马腾,刘宝良,刘滨,洪磊,梁友,翟介明,张丽丽. 2016

[6]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降解效果研究. 尹艳娥,刘亚菲,胡中华,鲁超. 2012

[7]水产养殖中多层式臭氧混合装置效率研究. 刘鹏,倪琦,管崇武,单建军. 2014

[8]紫外线-臭氧消毒装置的设计研究. 韩世成,曹广斌,陈中祥,蒋树义. 2010

[9]臭氧在卤虫卵孵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宫小明,刘淇,王群,李健. 2002

[10]采用臭氧系统净化太平洋牡蛎中的大肠杆菌. 乔庆林,蔡友琼,徐捷,姜朝军. 2004

[11]臭氧前后置工艺变化对循环水半滑舌鳎养殖系统水环境的影响. 周游,黄滨,宋协法,翟介明,高淳仁,梁友,王峰. 2012

[12]臭氧对不同发育时期中国对虾的毒性. 刘淇,李健,宫小明. 2003

[13]无硫复合保鲜剂结合冰温气调保鲜南美白对虾. 周娟娟,马海霞,李来好,杨贤庆,梁慧,杨燕,张桢. 2011

[14]工厂化水产养殖臭氧氧化氨氮过程中臭氧残留的安全性. 周烜亦,蒋树义,韩世成,郭常有,陈忠祥,房燕,曹广斌. 2012

[15]臭氧在渔业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探讨. 邱锦陶,邹记兴. 2007

[16]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中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 刘永,曹广斌,蒋树义,韩士成,陈中祥. 2005

[17]臭氧对不同介质中弧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刘淇,李健,宫小明,王群. 2004

[18]臭氧处理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周煊亦,房燕,曹广斌,蒋树义,韩世成,陈忠祥,郭常有. 2012

[19]臭氧对黑鲪的急性毒性研究. 宫小明,郭礼强,孙军,李健. 2013

[20]臭氧在水产品加工中应用综述. 赵永强,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吴燕燕,林洪.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