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嗜碱兼性好氧反硝化菌Marinobacter sp.B3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滕峪 1 ; 汪鲁 1 ; 王占英 1 ; 崔正国 1 ; 曲克明 1 ; 公伟曼 1 ; 刘书凯 1 ; 崔鸿武 1 ;

作者机构: 1.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崂山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循环水养殖;生物脱氮;养殖尾水处理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02 期

页码: 419-4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获得反硝化脱氮效率较好的菌株,实验从海水螺旋藻培养体系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碱兼性好氧反硝化菌,通过观察细菌形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海杆菌属,命名为Marinobacter sp.B3.为明确该海杆菌的反硝化性能及氮转化途径,研究开展了溶解氧(DO),碳氮摩尔比(C/N),pH和温度等不同单因素对反硝化性能影响实验和氮平衡实验.单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硝酸钾(KNO3)作为唯一氮源,NC3--N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盐度32,振荡速度为150r/min(初始DO质量浓度是5.6 mg/L),C/N=10,pH=8.0±0.2,温度为35 ℃时,可获得最大脱氮效果.氮平衡实验结果得出,在好氧环境下,有20.11%的NO3--N转化为胞内氮,5.58 mg/L的NO3--N转化为其他形态(NO2--N、NH4+-N和有机氮),74.72%转化为N2释放;厌氧环境下,有26.65%的NO3--N转化为胞内氮,72.86%的NO3--N转化为气态产物释放.最终实验结果表明,Marinobacter sp.B3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48h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99.89%和93.80%,具有较好的反硝化脱氮能力,且在好氧条件下NO3--N去除效率更高,在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反应器脱氮技术. 赖才胜,王智勇,许嘉翔,王广军,李志斐. 2012

[2]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应用. 陈钊,宋协法,黄志涛,李健,董登攀,任义,江玉立. 2018

[3]不同环境因子和碳氮源对短小芽孢杆菌BP-171无机氮降解特性的影响. 宋君,赵坤,田相利,解玉萌,何玉,董双林. 2019

[4]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DS2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 王贺,衣萌萌,王淼,高风英,可小丽,曹建萌,刘志刚,卢迈新. 2022

[5]不同氮源和环境因子对花津滩芽孢杆菌SLWX_2脱氮性能的影响. 王越,成钰,李秋芬,张艳. 2019

[6]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其脱氮过程研究进展和展望. 李秋芬,田文杰,孙波,迟赛赛,罗梓峻,徐爱玲,宋志文,崔正国. 2024

[7]海水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SLWX_2的筛选及脱氮特性. 成钰,李秋芬,费聿涛,张艳. 2016

[8]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X3的环境适应性. 李秋芬,孙雪梅,张艳,刘淮德. 2013

[9]养殖池塘系统反硝化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范立民,裘丽萍,吴伟,陈家长. 2012

[10]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和nirK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旭志,杨倩倩,赵俊,曲克明. 2018

[11]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生长特性及其反硝化活性. 周国勤,陈兵,吴伟. 2004

[12]砖红壤不同温度、水分及碳氮源条件下硝化和反硝化特征. 王大鹏,郑亮,罗雪华,王文斌,张永发,薛欣欣,吴小平. 2018

[13]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生物滤器的研究与应用. 张宇雷,刘晃,吴凡,倪琦,徐皓. 2009

[14]PVA-PVP共混填料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宇雷,沈建清,张海耿,江晟佳. 2018

[15]鱼菜共生综合生产系统的研究进展. 宋红桥,管崇武. 2018

[16]铜离子在养殖对虾组织中的积累及其对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 李湘萍,程波,程江峰,刘鹰. 2011

[17]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成鱼摄食活动对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王峰,雷霁霖,高淳仁,黄滨,赵侠. 2012

[18]臭氧对循环水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 管崇武,张宇雷,宋红桥,张海耿,王健. 2018

[19]封闭式循环水养殖7月龄四指马鲅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蓝军南,区又君,李俊伟,温久福,牛莹月,周慧,李加儿,李活. 2020

[20]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构建及其养殖效果. 李华,田道贺,刘青松,段亚飞,张家松.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