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东海区银鲳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建生 1 ; 胡芬 2 ; 严利平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东海区;银鲳;资源;合理利用

期刊名称: 自然资源学报

ISSN: 1000-3037

年卷期: 2014 年 29 卷 08 期

页码: 1420-14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2001—2010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所测定的银鲳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态学参数,同时对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讨论了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建议开捕叉长。结果表明,目前东海银鲳平均叉长144.14 mm,优势叉长组110~170 mm,占72.83%;叉长-体重的年关系式为W=0.963×10-5L3.207。利用ELEFAN技术估算的东海银鲳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L∞、K、t0分别为267.75mm、0.46、-0.32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分别为2.21龄和2.46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东海银鲳的渐进叉长由360 mm逐渐减小为267.75 mm,而生长参数K则由0.205增加到0.46,体重拐点年龄由4.1龄减小到2.21龄。上述结果说明目前东海银鲳极限叉长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严重。当前东海银鲳的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96、0.57、1.39,开发率E为0.71,与1997—2000年相比均呈明显增加趋势。高强度捕捞是引起银鲳总死亡率和开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银鲳资源,并从充分利用鱼类生长潜能出发,综合考虑初次性成熟年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渔业生产现状,经计算后得出当前的开捕叉长为164mm。

  • 相关文献

[1]2000年东海区黄鳍马面鲀Navodon modestus(Günther)资源动态分析与展望. 严利平,陈卫忠. 2000

[2]2000年东涨区黄鳍马面TunNavodon modestus(Gunther)资源动态分析与展望. 严利平,陈卫忠. 2000

[3]小兴凯湖大银鱼种群资源现状与合理利用. 鲁万桥,王继隆,李培伦,尹增强,唐富江. 2020

[4]东海中南部竹筴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 李建生,严利平,凌建忠. 2009

[5]应用渔业资源评估专家系统预测东海鲐鱼年产量. 胡芬,陈卫忠. 2002

[6]合理利用增氧机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研究. 郭波,王贤瑞. 2014

[7]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陈国宝,邱永松. 2003

[8]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生长特性及合理利用. 刘勇,严利平,程家骅. 2006

[9]松花江干流鲢种群数量变化和鲢资源合理利用. 鲁万桥,李培伦,唐富江,尹增强,王继隆. 2021

[10]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陈丕茂,詹秉义. 2000

[11]东海区黄鲫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探讨. 刘勇,程家骅,李圣法. 2006

[12]东海带鱼繁殖力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凌建忠,严利平,林龙山,李建生,程家骅. 2005

[13]利用mtDNA D-loop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彭士明. 2008

[14]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彭士明,施兆鸿. 2009

[15]温度胁迫下银鲳转录组的de novo拼接和差异表达的分析. 施兆鸿,刘磊,廖雅丽,高权新,彭士明,张晨捷. 2016

[16]东海区拖网渔民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及政策评价. 戴媛媛,耿瑞,岳冬冬,刘勤,周雨思,王茜,熊敏思,陆亚男. 2015

[17]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程家骅,丁峰元,李圣法,严利平,凌建忠,李建生,刘勇. 2005

[18]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初探. 林龙山,王小勇,马春艳. 2006

[19]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林龙山,程家骅,凌建忠. 2007

[20]东海区拖虾渔业概况分析. 陈晓雪,王鲁民,张勋,闵明华,马海有,石建高,程家骅.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