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荣龙 1 ; 陈延华 2 ; 黄珊 1 ; 余瑶 1 ; 陈荣桓 1 ; 薛萐 3 ; 刘莹 3 ; 杨晓梅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农膜;塑料大棚;塑料残留;微塑料;农田土壤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2096-6237
年卷期: 2022 年 30 卷 010 期
页码: 1649-16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农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然而农膜残留及其碎片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绿色农业发展及生态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以陕西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研采集不同作物种植农田耕层土壤(0~30 cm),利用检视法、密度分离法及显微镜扫描鉴定等技术,研究长期农膜覆盖蔬菜地(蔡家坡,以下简称蔬菜地)与大棚(苗圃)种植区(杨凌,以下简称大棚区)土壤中塑料残片和微塑料残留及累积丰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均检出塑料残片,塑料残片颜色主要有红色、黑色、白色、蓝色等,其中蔬菜地以白色农膜残片为主,而大棚区主要以黑色培养钵碎片为主;不同土层中,塑料残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且残片个数随着残片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其中蔬菜地37.8%为0.25~2 cm2的小残片,其次为2~10 cm2、10~25 cm2的残片,最低为>25 cm2的大残片;大棚区67.5%为0.25~2 cm2的残片,其次为2~10 cm2、10~25 cm2的残片,几乎未检测到>25 cm2的大残片塑料.同时,残片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0~10 cm土壤中蔬菜地残片含量平均为26.2μg?g?1,大棚区平均为34.9μg?g?1;而20~30 cm土层中残片含量最低,蔬菜地仅为2.48μg?g?1,大棚区平均为4.79μg?g?1.然而,蔬菜地微塑料检出率较低,为23.9%,且最大检测量为表层0~10 cm,为1.8×103个?kg?1;而在大棚区微塑料检出率为39.5%,最大检测量为表层0~10 cm,为500个?kg?1.由此看出,长期施用农膜及塑料大棚导致土壤中塑料残留量显著增大,且不同土层中塑料残片及微塑料累积量变化差异较大,可能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导致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后续应进一步对塑料残留碎片化过程及微塑料在土体内迁移和累积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为全面评估该区域农田土壤塑料污染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典型土壤中微塑料的测定方法研究. 李雯星,吴亚梅,王康,陈伟,田佳宇,徐笠. 2023
[2]滨海湿地环境中微塑料表面性质及形貌变化. 周倩,涂晨,张晨捷,章海波,付传城,李远,李连祯,熊宽旭,徐笠,骆永明. 2021
[3]土壤微塑料污染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朱会会,王凡梅,林肖月,梁子安,韩雪梅,刘建斌. 2022
[4]微塑料降解菌群的筛选与性能研究. 朱会会,张淑彬,邹国元,肖强,刘东生,梁子安,刘建斌. 2023
[5]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用对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 宋宁宁,李梦佳,王学霞,刘君,王芳丽,宗海英,黄小丽,王斌,梁丽娜. 2024
[6]中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武凤霞,张淑彬,刘建斌. 2022
[7]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对鱼类的生态毒性效应. 薛颖昊,张明明,徐志宇,冯良山,孙占祥,贾涛,刘东生. 2023
[8]聚乙烯微塑料浓度对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陈荣桓,余瑶,黄珊,陈荣龙,贾焮凯,陈延华,薛萐,刘萌娟,杨晓梅. 2023
[9]塑料大棚西瓜嫁接栽培研究Ⅱ生理部分. 尚庆茂,李平兰,杨德歧,陈春秀,王延,李彩霞. 1992
[10]北京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年际差异分析与评价. 孙江,张国光,董文光,韩平,陆安祥. 2011
[11]北京东南郊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环境质量评价. 吴琼,赵同科,邹国元,刘宝存,毕小庆,杜连凤. 2016
[12]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刍议. 陈敏,梁志权,陈莉. 2024
[13]不同施肥处理农田土壤中噬菌体与细菌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比较. 胡雪莹,张越,郭雅杰,仇天雷,高敏,孙兴滨,王旭明. 2022
[14]北京农田土壤重金属年际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陆安祥,孙江,王纪华,董文光,韩平,张国光,王开义,潘立刚. 2011
[15]北京东南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 吴琼,邹国元,史振鹏,毕小庆,杜连凤. 2015
[16]农田土壤中钾元素含量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测量方法. 董大明,郑文刚,赵春江,赵贤德,矫雷子,张石锐. 2013
[17]北京地区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状况的初步研究. 王佳佳,张兰河,高敏,仇天雷,韩梅琳,王旭明. 2015
[18]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农田氮磷养分变化及污染风险分析. AN Zhi-zhuang,安志装,赵同科,ZHAO Tong-ke. 2012
[19]华北不同类型土壤氮素矿化规律研究. 杜连凤,张成军,安志装,李新荣,赵同科,赵丽平.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杜梦扬;王学霞;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谷佳林;董淑祺;李子双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氨挥发;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
-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王学霞;王玉霞;周晓琳;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董淑祺;邹国元;李子双
关键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控释掺混肥;硝态氮残留
-
种肥混播对夏玉米产量、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李子双;高玮;李洪杰;周晓琳;王学霞;杜梦扬;陈延华;王玉霞;倪小会;王薇;邹国元;曹兵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肥;氮肥利用效率;酶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
-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作者:高玮;王学霞;谢建治;陈延华;倪小会;王甲辰;董艳芳;李子双;曹兵
关键词:麦玉轮作体系;产量;控释掺混肥;氮肥利用效率;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增温潜势
-
短期磷耗竭对褐土磷形态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马秀国;杨华薇;左强;马良;王胜涛;颜芳;张蕾;陈竹;陈延华
关键词:褐土;磷耗竭;有效磷;磷形态;土壤性质;细菌群落
-
基施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生长期活性氮损失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作者:高玮;李子双;谢建治;周晓琳;杜梦扬;王学霞;陈延华;曹兵
关键词:控释掺混肥;氨挥发;硝酸盐淋溶;温室气体排放;生命周期评价;碳氮足迹
-
聚乙烯微塑料浓度对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陈荣桓;余瑶;黄珊;陈荣龙;贾焮凯;陈延华;薛萐;刘萌娟;杨晓梅
关键词:微塑料;土壤团聚体;土壤稳定性;分形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