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保无人机飞防助剂与杀虫剂的混配方式对二化螟防治效果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资乐 1 ; 臧禹 1 ; 黄俊浩 1 ; 包瑞峰 1 ; 周志艳 1 ; 肖汉祥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东省农业航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保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二化螟;飞防助剂;杀虫剂;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智慧农业(中英文)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3 期

页码: 52-59

摘要: 为探究飞防助剂类型与杀虫剂的混配方式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杀虫剂(10%甲维·茚虫威SC、5%氯虫苯甲酰胺SC和0.8%鱼藤酮SC)、飞防助剂(有机硅助剂、矿物油助剂和卵磷脂助剂)、施药液量(21、24和27 L/hm~2)为因素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ANOVA)方法对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施药后第14天,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飞防助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效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设定的施药液量范围内(21~27 L/hm~2),施药液量对水稻二化螟防效无显著性影响。混配方式7 (0.8%鱼藤酮SC、有机硅助剂和27 L/hm~2施药液量)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施药后第14天的防效达81.45%;混配方式4 (5%氯虫苯甲酰胺SC、有机硅助剂和24 L/hm~2施药液量)持效性显著,施药后第14天的防效为79.30%。本研究成果可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液混配方式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植保无人机喷施草铵膦在叶菜田清园灭茬中的效果. 郭文磊,冯莉,张泰劼,田兴山. 2018

[2]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示范试验. 肖汉祥,周振标,陆世忠,李燕芳. 2019

[3]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简报. 陆世忠,肖汉祥,王家宜,何婉雯,陈珊媛. 2022

[4]植保无人机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冠层中沉积分布及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王潇楠,王思威,雷春媚,刘艳萍,常虹,肖勇,李振宇. 2023

[5]玉米不同生育期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防治草地贪夜蛾施药参数优化. 肖勇,王思威,雷春媚,尹飞,彭争科,刘艳萍,李振宇,王潇楠. 2024

[6]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农药药效试验. 邓平华,陈业荣. 1981

[7]合成拟除虫菊酯SUMICIDIN简介. 邓平华,陈业苏. 1980

[8]12种杀虫剂对不同时期甘蔗害虫的防治效果. 熊国如,张树珍,张雨良,王俊刚,曾军,杨本鹏. 2013

[9]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药液理化性质及在玉米叶片上沉积分布的影响. 王潇楠,肖勇,刘艳萍,常虹,顾文杰,王思威. 2023

[10]广东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与启示. 姚伟英,林壁润,张永强,吴培坚,王飞钊,黄昭沛,张永祥,蒲小明,杨祁云. 2022

[11]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制剂对水稻害虫的防效研究. 叶树才,董易之,柳浩. 2024

[12]植保无人机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对荔枝尺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刘晨浪,韩海亚,徐淑,王琳,周振标,董易之. 2024

[13]国内外除草剂发展动态及具有发展前途的品种介绍. 谢志澄. 1979

[14]3种杀虫剂对荔枝蒂蛀虫的药剂敏感性和解毒酶活性影响. 李鹏燕,柏建山,刘艳萍,王思威,孙海滨,徐树兰. 2016

[15]不同耕作制度下烟粉虱成虫对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比较. 张万里,尹飞,陈焕瑜,李振宇,冯夏,林庆胜. 2019

[16]7种杀虫剂包衣对菜心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评价. 胡珍娣,刘明津,李振宇,尹飞,陈焕瑜,包华理,冯夏. 2017

[17]沙蚕毒素系列杀虫剂对水稻三化螟药效研究. 邓平华,陈业荣. 1985

[18]5种杀虫剂对柑橘锈壁虱的田间药效评价. 罗振亚,林少源,全林发,池艳艳,陈炳旭,徐淑. 2022

[19]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天敌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影响. 王德森,吕利华,何余容,覃松生,潘飞. 2010

[20]水稻上4种常用杀虫剂的施药因子与其残留水平的关系分析. 王思威,刘艳萍,段劲生,高同春,孙海滨.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