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叶形相关性状的Meta-QTL及候选基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书磊 1 ; 张君 1 ; 齐建双 1 ; 岳润清 1 ; 韩小花 1 ; 燕树锋 1 ; 卢彩霞 1 ; 傅晓雷 1 ; 陈娜娜 1 ; 库丽霞 1 ; 铁双贵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玉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玉米;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夹角;元分析;meta-QTL;候选基因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487-5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夹角不仅影响玉米(Zea mays)光合效率,也是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对620个叶形QTL进行整合,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叶形QTL整合图谱,利用元分析发掘出22个叶长、22个叶宽、12个叶面积以及17个叶夹角m QTL;进一步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44个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分析发现,仅有NAL7-like、YABBY6-like和GRF2等13个基因位于m QTL区间内,而玉米中已克隆的KNOTTED1、AN3/GIF1、rgd1/lbl1、mwp1及SRL2-like、HYL1-like和CYCB2;4-like等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形同源基因位于未被整合的QTL内;对44个候选基因在叶片长、宽、厚发育过程中基部-末端、中央-边缘、远轴-近轴的调控机理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玉米中仅有少数几个候选基因被报道,揭示了叶形发育的部分分子机理。因此,对玉米叶形相关m QTL/QTL及基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增加对其遗传结构的了解,发掘更多候选基因,阐明叶形发育和形成的分子机制,还可为耐密理想株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利用RNA-Seq发掘玉米叶片形态建成相关的调控基因. 郭书磊,鲁晓民,齐建双,魏良明,张新,韩小花,岳润清,王振华,铁双贵,陈彦惠. 2020

[2]玉米穗三叶叶长和叶面积的QTL定位. 王新涛,杨青,李保叶,代资举,郝俊杰. 2022

[3]烤烟新品系LY1306烘烤前后叶片变化和失水率研究. 张雪,侯咏,宋正熊,李丽华,李雪君,孙计平. 2023

[4]玉米不同叶位叶面积的QTL定位. 安允权,张君,席章营,李明娜,李沛. 2016

[5]玉米花期根系结构的表型变异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小琼,郭剑,代书桃,任元,李凤艳,刘京宝,李永祥,张登峰,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邹华文,李春辉. 2019

[6]生物炭对连作障碍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草莓生长的影响. 马丽,齐红志,闫明,郭学良,张宗英,张莉. 2019

[7]两个甘蓝型油菜裂刻叶缘突变体遗传规律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2017

[8]不同类型肥料对西瓜叶片生长、膨瓜速度及产量的影响. 尚霄丽,张建鹏,李晓慧,李涵,管志涛. 2014

[9]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筛选安格斯牛生长相关的受选择基因. 吕世杰,陈付英,金磊,张子敬,朱肖亭,施巧婷,辛晓玲,楚秋霞,柏中林,王二耀,徐照学. 2020

[10]南阳牛生长性状相关基因组区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吕世杰,陈付英,张子敬,施巧婷,辛晓玲,楚秋霞,李文军,柏中林,王二耀,徐照学. 2020

[11]谷子籽粒类黄酮含量和粒色的QTL定位. 秦娜,叶珍言,朱灿灿,付森杰,代书桃,宋迎辉,景雅,王春义,李君霞. 2024

[12]郏县红牛生长发育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陈付英,牛晖,施巧婷,滑留帅,冯亚杰,徐照学,王二耀. 2018

[13]郏县红牛和安格斯牛18月龄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张格阳,李玉龙,朱肖亭,张志杰,翟亚莹,牛欣然,黄永震,曾滔,张子敬,施巧婷,王二耀,吕世杰. 2023

[14]德南牛全基因组变异解析和功能基因挖掘. 赵家豪,刘贤,张子敬,赵昭,杜蕾,吕世杰,雷初朝,王二耀,黄永震. 2024

[15]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魏荷,王金社,卢为国. 2015

[16]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WANG Zhen-hua,王振华,ZHANG Xin,张新,ZHANG Qian-jin. 2008

[17]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18]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2010

[19]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 赵巧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国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乔淑,冯晓. 2007

[20]玉米杂交种郑单14号(豫玉18号)选育. 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