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灌溉技术下水氮耦合对小麦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翠民 1 ; 杨永辉 1 ; 何方 1 ; 韩伟峰 1 ; 王小非 2 ; 武继承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灌溉技术;水氮耦合;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产量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0 年 35 卷 005 期

页码: 72-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技术和水氮耦合下小麦最佳节水增效模式,采用普通灌溉、喷灌(PG)和滴灌(DG)3种灌溉技术,以小麦品种郑麦103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水量(B1、B2、B3和B4)和2个施氮量(C1和C2).3种灌溉技术设置共同不灌水对照(B1C1和B1C2),共20个处理.结果表明:灌水显著提高了小麦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其中,均以灌水量为B2时最高.普通灌溉、PG灌溉技术下均以B2C2处理的小麦SPAD值最高,分别为51.1,52.1;而DG灌溉技术下以B2C1处理的最高,为51.8.普通灌溉、PG、DG均以B2C1处理的小麦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净光合速率分别达到了13.84,14.44,14.22μmol/(m2·s);产量分别达到了10802,10559,10641 kg/hm2.灌水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益则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除普通灌溉下灌水效益外).普通灌溉、PG、DG均以B4C1处理的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27.8,247.4,249.7 kg/m3.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小麦灌水效益均以B4C2处理的最高,分别为66.3,69.0 kg/m3,而普通灌溉技术下以B3C2处理最高,为47.5 kg/m3.结果还表明,灌水量相对充足(B2和B3)条件下,3种灌溉技术下小麦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及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低灌水量(B4)条件下,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灌水利用效率、灌水效益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应普通灌溉处理.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特性,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B4C1为最佳节水增效模式.

  • 相关文献

[1]水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何方,潘晓莹,张洁梅,王越,韩伟锋. 2015

[2]海藻酸钠寡糖灌根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张运红,和爱玲,杨占平,郑春风,杜君,宝德俊,姚健,杨焕焕. 2018

[3]转ZmPPDK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分析. 齐学礼,李艳,王玉民,韩留鹏,张磊,胡琳,许为钢. 2019

[4]干旱条件下喷施独脚金内酯对小麦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方保停,李向东,王汉芳,岳俊芹,邵运辉,张德奇,杨程,秦峰. 2021

[5]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运红,杜君,和爱玲,孙克刚,张洁梅,丁华,许为钢. 2016

[6]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运红,和爱玲,杨占平,郑春风,张洁梅,杜君,骆晓声,潘晓莹,薛毅芳. 2018

[7]水分调控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向东,张德奇,郭瑞,季书勤,王汉芳,吕凤荣. 2011

[8]百农207不同生育期的光合、干物质动态与产量性状研究. 欧行奇,王永霞,李新华,乔红,王紫娟,欧阳娟. 2020

[9]水肥条件对潮土区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郑惠玲,杨永辉,武继承,潘晓莹,李学军. 2014

[10]不同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任德超,胡新,陈丹丹,张建涛,倪永静,刘红杰,黄绍华,李国强. 2016

[11]河南省60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常萍,张煜,张建周,胡琳. 2016

[12]水氮耦合对土壤紧实度、土壤盐分和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毛家伟,张翔,叶红朝,李国平,王闷灵,孔德辉,赵伟. 2015

[13]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达龙珠. 2011

[14]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赵霞,张绍芬,刘天学,李潮海,梅沛沛,王小星. 2008

[15]海藻寡糖增效尿素与有机肥在大豆上的配合施用效果研究. 张运红,和爱玲,姚健,杨占平,张洁梅,潘晓莹,史福刚,骆晓声. 2018

[16]种植密度对夏谷抗倒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朱灿灿,马春业,秦娜,王春义,李君霞. 2018

[17]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何方,张洁梅,王越. 2018

[18]不同夏谷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灌浆特性. 李君霞,朱灿灿,代书桃,秦娜,王春义,宋迎辉. 2021

[19]旱作区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产量研究. 邵运辉,李俊红,岳俊芹,丁志强,张德奇,方保停,杨程. 2020

[20]不同叶面肥对花生光合特性与产量及氮吸收分配的影响. 张运红,杨红燕,杨占平,黄绍敏,和爱玲,杜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