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花生属拟直立型组野生种在栽培种改良中的应用——Ⅱ.染色体组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新友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花生属;拟直立型组;染色体组型;遗传距离;野生种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1992 年 7 卷 01 期

页码: 47-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分析了5个拟直立型组和2个花生组野生种的染色体组型:7个种皆为二倍体2n=2x=20,染色体长度介于2.69~6.47μm之间,臂比为1.07~2.54;在10对染色体中,8、9对具中部着丝点,其他具近中部着丝点。根据染色体长度、臂比及随体的位置,可把每个种(系)中6~10对染色体加以区分。研究中还把染色体的臂比作为独立性状,分析了供试种(系)间的遗传距离(D~2)。其中拟直立型组5个种(系)间的D~2差异很大(0.136~11.523),说明该组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组型已出现较大分化和变异。拟直立型组与花生组在染色体组型上虽有一定相似性,但差异更显著,首先,花生组中“A”“B”两个标志染色体在拟直立型组中不存在,其次是对称性优于拟直立型组。文中对上述两个组的进化程度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 相关文献

[1]花生属拟直立型组野生种在栽培种改良中的应用——Ⅰ.对花生锈病和叶斑病的抗性. 张新友. 1991

[2]花生属中花生组与拟直立型组种间杂交研究. 张新友,刘恩生,殷冬梅. 1999

[3]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Arachis sp.30119六倍体杂种的创制与鉴定. 刘华,曾凡佩,王倩,陈国权,苗利娟,秦利,韩锁义,董文召,杜培,张新友. 2024

[4]挖掘利用近缘野生种质 加强花生种质创新. 张新友. 2012

[5]花生属野生种质的RAPD鉴定. 殷冬梅,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 2003

[6]野生芝麻及其抗病耐渍性状利用研究初报. 张海洋,卫双玲,郑永战,张体德,卫文星. 2001

[7]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郑永战. 1993

[8]利用SNP芯片解析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的遗传基础. 蔡东芳,张书芬,王建平,曹金华,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2019

[9]利用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可行性分析. 郑永战,汪红. 1995

[10]无腺棉和有腺棉品种遗传距离与性状分类. 房卫平,吴中道,彭伟成.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