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及效益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秀梅 1 ; 张树权 1 ; 曲忠诚 1 ; 李敏 1 ; 王立达 1 ; 李青超 1 ; 武琳琳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防治效果;效益;比较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05 期

页码: 685-6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亚洲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并呈现进一步严重发生危害态势。本文对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田间平均防治效果、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的测定,从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投入成本、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射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赤眼蜂、Bt可湿性粉剂4种不同绿色防控技术对亚洲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55.87%、43.71%、67.63%、78.09%,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是5.79%、4.17%、7.23%、8.41%;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0.94、1﹕3.53、1﹕25.10、1﹕14.15。综合比较,释放赤眼蜂及喷施Bt可湿性粉剂为最佳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 相关文献

[1]一代区亚洲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研究. 罗宝君,赵秀梅,王连霞,曹丽萍. 2016

[2]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价. 王振营,张树权,王连霞,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刘洋. 2014

[3]释放不同种类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李敦松,罗宝君,赵秀梅,郑旭,袁明,姜晓军,何康来. 2019

[4]三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刘洋. 2014

[5]蚜虫新型预警网络的构建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秦启联,梁红斌,曹雅忠,许国庆,高占林,徐伟钧,武予清,李学军,赵章武,成新跃. 2011

[6]不同药剂对水田稻螟蛉的防治效果评价. 魏中华,李鹤鹏. 2020

[7]鲜食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刘洋. 2020

[8]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李敏,赵秀梅,刘洋,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柴丽丽. 2013

[9]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高雪冬. 2021

[10]浅谈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高雪冬,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李灿东,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1

[11]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 高雪冬,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李灿东,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1

[12]大豆害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高宇,王龙,王自杰,王月英,徐梦蕾,朱诗禹,韩子鑫,史树森. 2023

[13]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及寄主专化性分析. 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 2018

[14]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王亚洲. 1993

[15]2011年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对策. 赵秀梅. 2012

[16]四种防控技术对谷田螟虫田间防效测定. 曲忠诚,王立达,迟莉,赵秀梅,郑旭,于洋,柴丽丽,闫锋. 2019

[17]玉米自交系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初报. 钟占贵,张坪,李春霞. 1992

[18]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亚洲玉米螟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2023

[19]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 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2023

[20]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曹丽萍.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