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太魁 1 ; 马政华 1 ; 寇长林 1 ; 张香凝 1 ; 吕金岭 1 ; 郭战玲 1 ; 王洪斌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省西平县土肥利用管理站

关键词: 砂姜黑土;耕作方式;容重;含水量;硝态氮;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7 年 36 期

页码: 20-24

摘要: 为探讨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升砂姜黑土农田地力及作物产量,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旋耕(15 cm)和深耕(30 cm)3种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耕处理显著降低了10~4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在小麦苗期,3种耕作方式对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规律不明显(P>0.05),但在小麦越冬期、拔节期、成熟期,深耕处理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0.05)。在小麦成熟期,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为免耕>旋耕>深耕。与免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使籽粒产量增加9.79%。综合研究区的土壤性质、作物生长、自然环境等因素,小麦季30 cm深耕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可作为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

  • 相关文献

[1]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谢迎新,靳海洋,李梦达,翟羽雪,王永华,谢耀丽,李向东,夏来坤,王晨阳,郭天财,贺德先. 2016

[2]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酶活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孟庆阳,王永华,靳海洋,晁岳恩,段剑钊,郭天财. 2016

[3]培养料含水量对平菇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孔维丽,张玉亭,康源春,孔维威,袁瑞奇,祝秀花,韩玉娥. 2013

[4]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砂姜黑土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太魁,寇长林,郭战玲,张香凝. 2021

[5]施氮量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梅雷,杨先明. 2013

[6]砂姜黑土区施用氮磷钾肥对优质小麦产量的影响. 孙克刚,吴政卿,雷振生,马现伟,孟祥锋. 2003

[7]立式旋耕对小麦生长季土壤紧实度及产量的影响. 聂胜委,张浩光,张巧萍,许纪东,张玉亭. 2021

[8]深松配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常青,周生,吴中凯. 2024

[9]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司贤宗,毛家伟,张翔,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6

[10]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毛家伟,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6

[11]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田香伟,任建军,徐长征,刘加平. 2017

[12]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司贤宗,毛家伟,张翔,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5

[13]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毛家伟,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7

[14]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司贤宗,毛家伟,张翔,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6

[15]施氮量对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骆晓声,寇长林,王小非,李太魁,王洪媛. 2021

[16]控失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杨占平,杨焕焕,张运红. 2023

[17]控失尿素对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冬小麦增产效果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杨占平,刘高远,王春兰,岳艳军. 2024

[18]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风沙土水稳性团聚体改良效果及机理的研究. 曹丽花,赵世伟,赵勇钢,梁向锋,杨永辉,刘合满. 2007

[19]生草对梨园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孙计平,张玉星,吴照辉,李英丽,张召. 2015

[20]纯合o_2o_2背景下玉米胚乳硬质度与赖氨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齐建双,谷利敏,夏来坤.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