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霍成斌 1 ; 李岩华 1 ; 孙美荣 1 ; 张俊灵 1 ; 张东旭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播期;密度;产量;冠层结构
期刊名称: 陕西农业科学
ISSN: 0488-5368
年卷期: 2011 年 57 卷 03 期
页码: 14-17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长635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6种不同播期、密度处理模式下冠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A1B4、A2B4、A2B2、A2B3四个处理的产量比较显著,其中处理A1B4产量最高,处理A2B4为最佳模式。总结出产量显著的四个处理群体冠层结构具有以下特征:株高75 cm左右,穗长在5.84-6.06 cm,节间长度17.98-18.21 cm,叶面积54.06-58.14 cm2,叶面积指数2.82-3.63,叶倾角43.56-52.38°。说明小麦的冠层结构取决于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所以因地制宜构造合理群体、培育理想的冠层结构是小麦获得稳产高产的保障。
- 相关文献
[1]晋南旱地小麦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郑海泽,张红芳,梁志刚. 2011
[2]地膜穴播冬小麦播期、密度效应. 马爱萍,崔欢虎,梁维治,张鸿杰,靖华,池宝亮,陈奇恩. 1998
[3]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何佳宾,李叶蓓,聂言顺,张萍,郭正宇. 2016
[4]不同播期密度对山西省复播芝麻的影响. 刘文萍,卫双玲,申珂,任果香,文飞. 2011
[5]品种、密度、播期对带状小麦套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丽,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刘彤,王国庆. 2016
[6]不同栽培措施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曹雄,梁晓红,黄敏佳,申登高,李占林. 2015
[7]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范惠萍,郭二虎,王秀清,程丽萍,王军,郭鸿亮,宋红军. 2010
[8]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小强,武建凯,赵铭森,王若鹏,梁晓红,李娜,任重,寇圆媛. 2015
[9]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对“长农3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齐霞,李中青,郭二虎,祁丽婷,王瑞,王敏,孙万荣,任先忠. 2016
[10]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晋麦86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侯小峰,郭鹏燕,郭兆萍. 2010
[11]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郝有明,李岩华,霍成斌. 2011
[12]播期对山西省冬小麦茎蘖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行翠平,田静,安林利,韩东翠,史民芳,张建华. 2015
[13]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张立生,温辉芹,裴自友,王宏兵,程天灵,李雪,朱玫,车丽,郝雅萍. 2018
[14]忻定盆地冬小麦播期播量试验. 贾苏卿,高志强,李彦良,焦雄飞,李世勇. 2016
[15]冬小麦带状撒播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 孙万荣,霍成斌,李岩华,李齐霞,李中青. 2018
[16]肥水调控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效应. 田效瑞,张志力. 1993
[17]早熟高梁杂交种晋早94―1栽培技术研究. 曹昌林,高德进. 1999
[18]冬前高温和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及群体生长的影响. 梁志刚,王娟玲,崔欢虎,王裕智,靖华. 2007
[19]山西中部麦茬复播玉米丰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武建凯,李占林,赵铭森,王小强,黄敏佳. 2011
[20]工业大麻隔离制种技术研究. 康红梅,赵铭森,孔佳茜,孟晓康.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国审小麦新品种长6990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作者:张俊灵;闫金龙;冯丽云;张东旭
关键词:小麦品种;长6990;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
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探讨
作者:张俊灵;闫金龙;冯丽云;张东旭
关键词:旱地小麦;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
玉米鲜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拔节前土壤温度效应
作者:李岩华;闫金龙;霍成斌;冯丽云
关键词:玉米鲜秸秆;冬小麦;覆盖;土壤温度;生育期
-
旱作雨养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
作者: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产量;抗旱指数
-
不同水分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及抗旱节水性
作者: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理性状;产量;抗旱节水性;相关分析
-
抗旱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长6990
作者:闫金龙;张俊灵;冯丽云;张东旭
关键词:
-
国审强筋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长6794的选育
作者:张俊灵;闫金龙;冯丽云;张东旭;孙美荣
关键词:优质;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长6794;选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