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书芬 1 ; 朱家成 1 ; 王建平 1 ; 文雁成 1 ; 张书法 2 ; 何俊平 1 ; 曹金华 1 ; 蔡东芳 1 ; 赵磊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2.河南省唐河县种子技术服务站

关键词: 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双低;种质创新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6 年 45 卷 06 期

页码: 34-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4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4%。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南省油菜育种的目标,即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油菜品种。

  • 相关文献

[1]河南省油菜遗传改良进展与生产效果(英文). 朱家成,张书芬,张书法,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7

[2]中国苜蓿品种的选育与研究. 王雪,李志萍,孙建军,冯长松,李绍钰. 2014

[3]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李晓慧,王从彦,常高正. 2008

[4]小麦育种工作40年回顾. 林作楫,揭声慧. 1999

[5]河南省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赵磊. 2009

[6]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豫油4号的选育. 田保明,张书芬,宋文光,文雁成,任乐建,王建平,刘建明. 1999

[7]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小麦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2006

[8]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种质创新. 刘章雄,卢为国,常汝镇,邱丽娟. 2008

[9]油莎豆原生质体制备的组织筛选及条件优化. 张向歌,朱雅婧,陆莉莉,宋万献,张新友,胡海燕,于美琴,李居政,王会伟. 2023

[10]挖掘利用近缘野生种质 加强花生种质创新. 张新友. 2012

[11]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刘志勇,张怀志,白斌,李俊,黄林,徐智斌,陈永兴,刘旭,曹廷杰,李淼淼,陆平,吴秋红,董玲丽,韩玉林,殷贵鸿,胡卫国,王西成,赵虹,闫素红,杨兆生,畅志坚,王涛,杨武云,刘登才,李洪杰,杜久元. 2024

[12]三元能量导入冬小麦幼龄种子的遗传变异研究. 朱保本,孙琦. 1995

[13]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刘毓侠,王铁固. 2012

[14]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赵磊,曹金华. 2010

[15]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田保明,文雁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1

[16]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和白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赵磊. 2010

[17]两个甘蓝型油菜裂刻叶缘突变体遗传规律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2017

[18]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豫棉19、21号的抗性遗传研究. 房卫平,王家典,孙玉堂,唐中杰. 2003

[19]大豆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张泗举,李彩云,张海洋. 2012

[20]大豆α-生育酚的遗传与QTL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许兰杰,杨红旗,董薇,谭政伟,李磊,裴新涌,刘新梅.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