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二锁 1 ; 巴图 1 ; 郭呈宇 1 ; 张凤英 1 ; 刘志萍 1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大麦;蒙啤麦5号;播期;密度
期刊名称: 大麦与谷类科学
ISSN: 1673-6486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7-20
摘要: 为在内蒙古东部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更好地推广栽培大麦新品种,集成最佳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获得高产、稳产与优质大麦籽粒,研究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二棱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啤麦5号在东部旱作生态区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10日左右,播种密度为36万~40万株/667 m2为宜,产量可达469.36 kg/667 m2,千粒质量可达53.5 g,其品质符合国家酿造标准要求。分析表明,播期和密度对大麦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因此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促进该品种产量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内蒙古东部旱作区大麦新品种蒙啤麦3号播期与密度效应研究. 张凤英,张宝辉,包海柱,刘志萍,张更乾. 2012
[2]中国大麦品种在蒙古国的品种适应性研究. 郭呈宇,Z.ERDENECHIMEG,SH.SHINEBAYAR,张凤英. 2021
[3]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丰产稳产适应性分析及应用评价. 马宇,吕二锁,巴图,徐寿军,徐广祥,李建波,杜慧婷,刘志萍. 2023
[4]内蒙古东部旱区“蒙啤麦5号”大麦新品种肥料、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吕二锁,冯晓清,李建波,郭呈宇,徐广祥,马宇,巴图,徐寿军,刘志萍. 2022
[5]播期对啤酒大麦开花期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徐寿军,刘志萍,张凤英,杨恒山,许如根. 2012
[6]不同播期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旱作区大麦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张凤英,高振福,陶玉荣,包海柱,刘志萍. 2009
[7]内蒙古西部灌区大麦新品种“蒙啤麦2号”肥料与密度效应研究. 张凤英,史有国,包海柱,刘志萍,王建明. 2012
[8]内蒙古自治区黄灌区啤酒大麦蒙啤麦一号氮、磷、钾肥料及密度效应研究. 刘志萍,张凤英,史有国,杨文跃,包海柱. 2009
[9]内蒙古河套灌区大麦新品系“08PJ-36”肥料与密度效应研究. 刘志萍,张凤英,史有国,包海柱,刘哲懿. 2013
[10]大麦新品种“蒙啤麦3号”在旱作区肥料与密度效应研究. 刘建军,包海柱,张凤英,刘志萍. 2013
[11]旱区不同播期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动态分析. 魏云山,林在隆,周学超,丁素荣,刘迎春,李峰. 2017
[12]谷子新品种播期、密度与施肥的复因子试验. 李书田,赵敏,刘斌,柴晓娇,张立媛,李艳红. 2010
[13]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蒙啤麦6号产量的影响. 吕二锁,于静辉,陈亚男,郭呈宇,徐广祥,徐寿军,巴图,马宇,王文迪,刘志萍. 2022
[14]啤酒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吕二锁,巴图,郭呈宇,张凤英,刘志萍. 2019
[15]氮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刈割期及其互作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徐广祥,刘琳,吕二锁,王艺煊,刘志萍,郭呈宇,贾英,敖特恒格日乐. 2023
[16]绵羊Hoxc8与dll基因甲基化的位置、密度与功能. 赵静,张立岭,巴图. 2011
[17]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18]内蒙古东部旱作区大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包海柱,李春艳,张凤英,张建民,刘志萍. 2013
[19]内蒙古河套灌区大麦复种模式研究. 史有国,张凤英,郭呈宇,包海柱,刘志萍. 2013
[20]河套地区大麦后茬复种西兰花双季栽培技术. 史有国,闫文芝,郭呈宇,刘哲懿.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抗性大麦品种对叶斑病的生理响应及主成分分析
作者:苏日娜;李建波;刘志萍;巴图;马宇;徐寿军
关键词:大麦;叶斑病;抗病性;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
不同基因型大麦碱胁迫下种子萌发及物质转化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范宏博;李建波;刘志萍;巴图;王聪;徐寿军
关键词:大麦;碱胁迫;萌发指标;物质转化利用效率
-
内蒙古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杜二小;赵沛义;包珺玮;任永峰;高宇;高宏艳;韩云飞;张鹏;白红梅;王治宇;巴图
关键词:农田地膜;残膜污染;现状;对策;内蒙古
-
饲用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作者:郭呈宇;房永雨;伊风艳;史志丹;乔慧蕾;刘芳;赵和平;朱林飞;丁海君
关键词:大麦;种质资源;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
-
大麦主要病害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萍
关键词:大麦;主要病害;抗病育种
-
减氮结合不同肥料配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作者:杜二小;李焕春;任永峰;韩云飞;白红梅;巴图;胡达古拉;于东;赵沛义
关键词:氮肥减施;温室气体;马铃薯;产量;氮肥利用率
-
巨菌草分子研究及生态修复应用的进展
作者:史志丹;郭呈宇;房永雨;伊风艳;刘思博;皇甫海燕;孙红霞;丁海君
关键词:巨菌草;分子标记;转录组;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