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应用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益民 1 ; 丛国林 2 ; 陈怀谷 3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3.;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多菌灵;复配制剂;小麦赤霉病;抗药性频率;DON毒素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352-3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测定在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性频率上升的条件下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于2014—2016年监测了江苏省南通市同块试验田中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14、2015和2016年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22.97%、38.55%和43.38%,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戊唑醇及复配剂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三唑酮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达97.82%、92.16%、85.98%,增产效果分别达23.90%、23.54%、22.57%;小麦样品(混粒)中DON毒素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57.39%、59.99%、43.34%,均优于多菌灵单剂处理,其中以戊唑醇及复配剂多菌灵·戊唑醇处理最好,多菌灵·三唑酮处理次之。因此,在抗性程度中等或偏轻的地区,采用戊唑醇、复配剂多菌灵·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可取得较好的防病、增产及降低DON毒素的效果。

  • 相关文献

[1]江苏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研究分析. 杨红福,吴佳文,陈源,张建华. 2022

[2]DON毒素作为小麦赤霉病损失率评估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樊平声,周明国,陈长军,王建新. 2015

[3]不同配比多菌灵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沈迎春,张怡,刘福海,陈怀谷,朱叶芹. 2016

[4]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发展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吴佳文,杨荣明,杨红福,陈红州,田子华. 2019

[5]表面活性剂9708在水溶性农药中的应用效果. 郑坚,陈保林,刁春友,张存政,傅华兴,周国民. 2006

[6]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蜜蜂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吴若函,丁悦,严海娟,郭晓瑜,辛星,余向阳. 2016

[7]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DON毒素控制研究. 缪康,吴佳文,王晓芸,吴琴燕,周华飞,杨红福. 2020

[8]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筛选. 胡中泽,衣政伟,王安,马鸿翔,张岳芳,王显. 2020

[9]储存对小麦中DON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樊平声,冯伟民,卢昱宇. 2012

[10]DON毒素和小麦互作对小麦幼穗细胞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邹雳. 1998

[11]江苏省主推及新育成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评价及毒素积累分析. 曹淑琳,杨红福,冷苏凤,疏燕,邓渊钰,孙海燕,张爱香,张亚妮,李伟,陈怀谷. 2022

[12]氰烯·戊唑醇不同用药时间和次数对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的管控效果. 张海燕,许莉,杨爱国,张银贵,董飞,徐剑宏. 2022

[13]雾霾易诱发麦田病虫,综合防治保增收. 邱光,张晓进. 2014

[14]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增效研究. 束兆林,杨红福,缪康,赵来成,姚克兵,于居龙. 2015

[15]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徐文静,蒋守华. 2008

[16]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吉沐祥,陈宏洲,姚克兵,杨敬辉,王健,吴祥. 2013

[17]42%甲硫·咪鲜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吉沐祥,朱祥林,吴祥,韩正光,陈小玉. 2008

[18]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徐文静,蒋守华. 2009

[19]运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与DON毒素特异结合的亲和肽段. 邢锦城,张旭,马鸿翔,徐海,侯继波. 2015

[20]42%咪鲜·甲硫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初报. 吉沐祥,高定如,吴祥,夏有龙,任巧云,张夕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