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差异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肖 1 ; 潘雨涵 1 ; 沈会权 1 ; 吕超 1 ; 郭宝健 1 ; 许如根 1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麦;大麦黄花叶病;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1094-10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及其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病圃与无病田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圃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抗病亲本扬农啤5号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对感病品种日引3号性状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除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外,病圃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均值均较无病田相应性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株高降幅(22.95%)最大。3年9个调查时期,扬农啤5号病级均为1级,表现为高抗;日引3号病级在3级左右,表现为高感。群体内大麦黄花叶病病级存在广泛变异。不同年份间,大麦黄花叶病病程梯图下面积(AUDPS)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均呈负相关;与主穗长、单穗粒数均呈正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向在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但相关程度差异较大。

  • 相关文献

[1]大麦黄花叶病相关基因WRKY55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周之楠,阚金红,栾海业,沈会权,杨平,冯宗云. 2019

[2]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抗病种间杂种的产生及其同工酶标记. 张德玉,仲裕泉,王玉环,姜靳若,钟少斌,师素云,姚景侠. 1995

[3]利用InDel标记进行啤酒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 徐肖,栾海业,杨红燕,黄煜韬,张英虎,臧慧,陶红,陈和,陈健,乔海龙,沈会权. 2021

[4]母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整齐度的相关性研究. 李碧侠,任守文,王学敏. 2010

[5]盐分胁迫对大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乔海龙,陈和,陈健,沈会权,陈晓静,陶红,臧慧. 2010

[6]大麦种质耐盐性鉴定及评价. 乔海龙,沈会权,陈健,陶红,臧慧,栾海业,张英虎,陈和. 2015

[7]推进大麦生产的意义及利用价值的探讨. 陈晓静,陈和,陈健,沈会权,徐相宏. 2003

[8]“绿灵宝”复合植物营养液在大麦上的应用效果. 王凯,尹金来,周春霖,洪立洲,丁金海,王茂文. 2000

[9]大麦种质资源征集编目及鉴定利用. 黄如鑫,陈和,陈健,陈晓静,吴春,沈会权. 1999

[10]盐分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乔海龙,唐海洋,陈和,陈健,陶红,陈晓静,沈会权,臧慧. 2008

[11]盐城市大麦种子产业化的有关问题探讨. 吴春,张明生,周汝芹. 2002

[12]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张明生,陈晓静. 2000

[13]飞腾快速防除大麦田阔叶杂草. 顾慧玲. 2012

[14]对我国发展啤麦生产的回顾与思考. 黄志仁,杨锦昌. 2003

[15]高效叶面肥“三高灵”在大麦上的应用效果. 王凯,洪立洲,周春霖,左文慧,王茂文,陈友祥,陈昌乾. 2005

[16]酶制剂提高鸡对大麦利用率的研究. 刘梅,戴亚斌,陈应江,陶红. 2001

[17]卫福拌种大麦的促生长效应及防病效果研究. 陶红,李宏阳,孟健武,陈益楼,赵少爱. 2004

[18]湿害对大麦形态和产量影响的探讨. 陈晓静,沈会权,陶红,陈和,陈健. 2005

[19]大麦喷施植物动力2003效应初探. 陈晓静,吴春,沈会权,王进强,唐海洋,陈兆金,蔡立森. 2000

[20]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大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魏亚凤,江银荣,潘宝国.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