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卡 1 ; 钟旭华 1 ; 黄农荣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产量;生长发育;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16 期

页码: 150-1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两系杂交稻品种粤杂889为材料,设置"三控"施肥法和习惯施肥法2种处理,进行了早、晚两季试验,研究了"三控"施肥技术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法相比,三控施肥法在减少氮肥10%的情况下增产6%~8%,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控施肥法具有明显的物质生产优势,其总干物质量比习惯施肥法高3.8%~11.0%。三控施肥法的中、后期叶绿素含量高,但叶面积指数相差不大。三控施肥法的成穗率高,其最高茎蘖数比习惯施肥法减少5.9%~10.6%,但有效穗反而高于习惯施肥法,成穗率比习惯施肥法高5.5~11.8个百分点。与习惯施肥法相比,三控施肥法在前期(幼穗分化前)的吸氮量低,但中、后期的吸氮量和全生育期总吸氮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法。三控施肥法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习惯施肥法。

  • 相关文献

[1]稻草覆盖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钟旭华,黄农荣,吕国安. 2010

[2]六种施钾量对台山市水稻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雷竹光,罗国提,何小平,陈新胜,熊飞,张木. 2022

[3]氮肥运筹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氮肥吸收利用的关系. 胡锐,胡香玉,傅友强,叶群欢,潘俊峰,梁开明,李妹娟,刘彦卓,钟旭华. 2023

[4]广州市郊稻田氮肥减施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黄巧义,黄旭,唐拴虎,杜建军,张木,李苹,付弘婷. 2020

[5]不同类型种衣剂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陈友订,陈荣彬,陈文丰. 2004

[6]控释肥料氮素释放与水稻吸收动态研究. 唐拴虎,陈建生,徐培智,张发宝,谢春生,杨少海. 2004

[7]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邹积祥,杨陶陶,伍龙梅,包晓哲,张彬. 2024

[8]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 2007

[9]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现状及对策. 马群,李国业,顾海永,杨雄,张洪程. 2010

[10]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 2002

[11]大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研究. 周少川. 2002

[12]轻简氮肥管理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彭碧琳,李妹娟,胡香玉,钟旭华,唐湘如,刘彦卓,梁开明,潘俊峰,黄农荣,傅友强,胡锐. 2021

[13]控释尿素配比对华南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易琼,吴腾飞,曾招兵,唐拴虎,付弘婷,李苹,戴文举,张木. 2024

[14]不同时期施氮对华南双季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彭少兵,Roland J Buresh. 2007

[15]浅谈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瑞,卢钰升,徐培智. 2015

[16]水稻压致变异和高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徐世平,廖耀平,翁克难,肖万生,陈钊明,律广才,何秀英. 2001

[17]滴灌施肥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邓真华,王军文,王亚威,王丰,余元善,胡桂萍,曹红妹,杜贤明. 2021

[18]氮素供给水平对浮板毛管水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史亮亮,聂俊,张长远,郑锦荣,谭德龙,谢玉明,李艳红. 2020

[19]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地上部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谢春生,唐拴虎,徐培智,张发宝,陈建生. 2004

[20]两种菠菜累积硝酸盐特性差异的研究. 艾绍英,李生秀,唐拴虎,姚建武.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