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绿原酸生物合成调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治民 1 ; 李翠 1 ; 韦继天 1 ; 李昕然 1 ; 刘峄 2 ; 郭强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

2.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关键词: 绿原酸;生物合成;转录因子;外源诱导;调控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1 期

页码: 57-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绿原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在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常很低,严重制约着其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植物体中绿原酸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众多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逆境胁迫及激素处理等手段在提高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对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也开启了新的探索,以期为提高植物中体内绿原酸含量提供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对绿原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合成以及调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分析了绿原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和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等对绿原酸合成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MYB、WRKY和bHLH等转录因子调控绿原酸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系统归纳总结了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以及光质和光周期等外源因素对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及其合成调控的影响,并介绍了绿原酸在改善动物健康和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机理.最后,对绿原酸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绿原酸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 相关文献

[1]朝鲜蓟中多酚化合物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宋曙辉,何洪巨,唐晓伟,王文琪. 2007

[2]朝鲜蓟叶中绿原酸提取技术的研究. 宋曙辉,张宝海,王文琪,何洪巨,唐晓伟. 2010

[3]果品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污染的发生、控制和检测. 王刘庆,姜冬梅,王瑶,王蒙. 2018

[4]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梁玉镯,陈新娜,陈东亮,王森,李彦慧,黄丛林. 2022

[5]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郭欣慰,黄丛林,吴忠义,张秀海,罗昌,程曦. 2011

[6]‘亚历山大'葡萄果实单萜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及萜类物质积累规律. 孙磊,朱保庆,孙晓荣,许晓青,王晓玥,张国军,闫爱玲,徐海英. 2014

[7]果蔬酚酸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高媛,马帅,代敏,王蒙,冯晓元. 2018

[8]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赵华燕,魏建华,宋艳茹. 2004

[9]冷旱诱导表达的转录因子CBF1对草莓的遗传转化. 金万梅,尹淑萍,王萍,孟凡红,崔铁军. 2002

[10]AC转CBFI基因草莓'哈尼'向栽培草莓'土特拉'转移外源基因的研究. 金万梅,董静,刘燕,张玉平,潘青华. 2007

[11]玉米淀粉生物合成及其遗传操纵. 张红伟,谭振波,陈荣军,李建生,陈刚. 2002

[12]类胡萝卜素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熊玉兰,马荣才,曹鸣庆. 2002

[13]植物SWEET基因家族结构、功能及调控研究进展. 胡丽萍,张峰,徐惠,刘光敏,王亚钦,何洪巨. 2017

[14]植物蔗糖转化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李肖蕖,王建设,张根发. 2008

[15]DREB类转录因子及其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进展. 李志亮,吴忠义,叶嘉,杨清,张秀海,黄丛林. 2010

[16]TaNAC提高转基因烟草的抗旱功能. 刘美英,冶晓芳,唐益苗,高世庆,张朝,赵昌平,陈学平. 2010

[17]玉米P1基因表达、蛋白定位预测与功能分析. 冯汉宇,张秀海,陈传永,张殿朋. 2019

[18]植物GRAS家族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殷龙飞,张中保,于荣,吴忠义. 2019

[19]杨树转录因子PtoMYB057的功能分析. 王冰峰,王宏芝,魏建华. 2015

[20]木质部特异表达杨树PtoMYB148转录因子克隆与分析. 程占超,陈亚娟,张杰伟,王宏芝,魏建华.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