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转玉米船PC基因水稻株系JAAS45的选育路径与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霞 1 ; 高东迎 1 ; 迟伟 1 ; 张云华 1 ; 周月兰 1 ; 焦德茂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株系;水稻;选育;玉米;种质;光合效率;花药培养;基因;对照;高表达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5 年 021 卷 001 期

页码: 12-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连续对转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水稻植株PEPC活性进行测定,选取PEPC为1200μmol/mg·h以上的稳定的转PEPC基因水稻H2代种质(命名为HPTER)为父本,以水稻品种(系)9516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F1杂种,对其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89个再生植株,其中二倍体植株占总株数的65.6%.测定了71个株系的PEPC活性,鉴定出3个株系:H137、H45和H119,其光合效率较对照9516增加18.9%-25.1%,单株产量较对照增加7.1%-29.80%.对H45进行剂量为150Gy、250Gy、300Gy和350Gy的γ射线辐照,选育出生育期与9516相近,重穗、大粒的株系JAAS45.本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定向选育的高表达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HPTER,采用杂交、花药培养及1射线辐照等方法,可以将玉米PEPC基因快速转移到普通水稻品种中,培育出高光合效率和高产的水稻品系.

  • 相关文献

[1]水稻高光效的基因工程和生理育种途径. 焦德茂,李霞,季本华. 1999

[2]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矮秆新种质APL03的选育. 傅寿仲,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高建芹,陈新军. 2006

[3]花药培养在中美水稻杂交新品系选育中的应用. 余波,李闯,曾生元,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周义文,姚维成,孙立亭,杜灿灿,龚红兵. 2017

[4]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迟铭,方兆伟,李健,樊继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1

[5]花药培养在粳型不育系快速选育上的应用. 余波,林添资,景德道,龚红兵,钱华飞,李闯,周义文,曾生元,于苗苗,盛生兰. 2013

[6]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株系JAAS45的选育路径与技术. 李霞,高东迎,迟伟,张云华,周月兰,焦德茂. 2005

[7]水稻耐盐育种研究进展. 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朱静雯,宛柏杰,姚立生. 2017

[8]水稻抗螟虫种质资源的特性及育种利用初探. 景德道,盛生兰,林添资,胡春明,刁立平,龚红兵,周义文,钱华飞,杨军,曹红. 2005

[9]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抗性的初步分析. 戴正元,季红娟,张小祥,李育红,潘存红,张洪熙,潘学彪. 2008

[10]水稻隐性高秆广亲和种质02428h的鉴定与研究. 李和标,邹江石,李传国,陈忠明,孙立华. 1992

[11]玉米ZmRab6A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时丕彪,胡凤琴,顾小兵,吕远大. 2020

[12]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3]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顾根宝,王海洋,郑德兴. 1997

[14]水稻糙米色泽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乔中英,王建平,朱勇良,谢裕林,黄萌,陈培峰,孙丙耀,谢立群. 2007

[15]糯稻wx基因的遗传分析. 陈培峰,王建平,乔中英,朱勇良. 2013

[16]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顾根宝,郑德兴. 1997

[17]水稻品种耐盐性的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 刘金波,徐大勇,秦德荣,潘启民,方兆伟,陈庭木,卢百关,樊继伟,李健,刘艳,迟铭,樊宁声. 2010

[18]一个水稻叶片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 郭士伟,王永飞,马三梅,李霞,高东迎. 2011

[19]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1(t)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克隆. 杨杰,闫影,张丽霞,范方军. 2015

[20]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5(t)的RAPD分析. 高东迎,向阳海,孙立华,陆作楣.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