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山西省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及毒性监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原宗英 1 ; 武英鹏 1 ; 刘敏捷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毒性基因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7 年 45 卷 03 期

页码: 448-450

摘要: 对采自山西省的110株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了致病类型鉴定及毒性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10株小麦叶锈菌被划分为43个致病类型,其中,优势类型为THT,TRT,PHT,PHR,出现频率分别为23.08%,9.62%,7.69%,6.73%。毒性基因V9,V19,V24,V25,V28,V29,V38,V39的毒性频率<30%,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有效抗病基因;V2a,V3Bg,V18,V21,V23,V27+31,V33的毒性频率在30%~70%,表明其对应的抗叶锈基因在山西省不同区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以考虑多个抗性基因同时利用;V1,V2b,V2c,V3,V3ka,V10,V11,V12,V13,14a,V14b,V15,V16,V17,V20,V22a,V26,V30,V31,V32,V35,V36,V37,V22b的毒性频率大于70%,它们对应的抗性基因在山西省小麦抗叶锈病品种选育中为无效基因,如果单独利用则没有价值。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不同生态区小麦叶锈菌毒性研究. 原宗英,武英鹏,李艳芳. 2001

[2]山西省小麦不同生态区叶锈菌群体毒性研究. 原宗英,武英鹏,李艳芳,曾卫芳. 2005

[3]山西省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 原宗英,李艳芳,武英鹏,曾卫芳.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