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桑树间作大豆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邓文 1 ; 胡兴明 1 ; 于翠 1 ; 叶楚华 1 ; 李勇 1 ; 熊超 1 ; 杜寒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间作;桑树;大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06 期

页码: 997-10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稀释平板法与Biolog-Eco技术对桑树单作、桑树-大豆间作的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桑树合理间作其它作物改良桑园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桑树间作大豆的桑园,桑树根际(IMR)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可培养细菌种群结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平均单孔颜色变化率(AWCD)及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而真菌数量低于单作桑园。争论贪噬菌(Variovorax paradoxus)和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是间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菌属。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及主成分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聚合物和混合物是间作桑园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利用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间作桑园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显著高于单作桑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树间作大豆改变了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增强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多样性,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

  • 相关文献

[1]长期偏施氮肥对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 邓文,熊双伟,于翠,李勇,莫荣利,熊超,胡兴明. 2016

[2]一种高效提取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 黄淑君,胡兴明,于翠,邓文,叶楚华. 2012

[3]菜薹尾菜原位还田对下季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徐大兵,谢媛圆,佀国涵,袁家富,赵书军. 2021

[4]甘薯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董翠,杨新笋,吴先国. 2018

[5]桑树根际硅酸盐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解钾能力测定. 吴凡,刘训理,张楠,张莎莎,国辉,张本峰,仇念全. 2010

[6]桑树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董朝霞,于翠,邓文,胡兴明. 2019

[7]桑树抗逆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朱志贤,于翠,李勇,莫荣利,邓文,胡兴明. 2017

[8]鄂西南蚕区桑树栽培现状与发展建议. 李勇,邓文,于翠,莫荣利,朱志贤,胡兴明. 2017

[9]新疆天山以北和南坡桑树自然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李勇,莫荣利,黄锦,于翠,朱志贤,董朝霞,胡兴明,邓文. 2021

[10]施肥对青枯病不同抗性桑树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董朝霞,郭瑶,于翠,朱志贤,莫荣利,李勇,邓文,熊超,胡兴明. 2020

[11]桑树与红薯套作模式的群体光合特性研究. 李勇,于翠,胡兴明,邓文,叶楚华. 2013

[12]农业气象灾害对桑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吴恢,叶楚华. 2010

[13]桑树品种育71-1的光合特性研究. 郭冬各,于翠,李勇,邓文,熊超,叶楚华,彭波,胡兴明. 2012

[14]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试验示范. 于翠,李勇,邓文,胡兴明,莫荣利,熊超. 2016

[15]桑树生物碱研究进展. 吴洪丽,郝瑜,周洪英,孙波. 2016

[16]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的光合特性研究. 邓文,于翠,彭波,李勇,黄淑君. 2012

[17]桑黄的类型、功用及开发利用. 周洪英,孙波,吴洪丽,叶建美,许淑琼,胡兴明. 2014

[18]降低桑叶的生物碱含量 提高桑叶的畜禽饲料食用性. 张鸿,程薇,孙波,魏金涛,陈芳. 2019

[19]长期偏施氮肥对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于翠,李欣,朱志贤,董朝霞,莫荣利,李勇,邓文,熊超,胡兴明. 2021

[20]桑树耐盐性研究进展. 于翠,胡兴明,邓文,叶楚华,熊超.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