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河北省近岸贝类中麻痹性贝毒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晓康 1 ; 吴海燕 2 ; 程玲 3 ; 车瀚钰 2 ; 刘丽娟 3 ; 牟海津 4 ; 谭志军 2 ; 郑关超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2.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4.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河北;贝类;污染特征;安全评估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95-2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自2016年河北省发生贻贝中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超标且中毒事件以来,该区域主产贝类中PSTs安全风险受到研究者和管理部门的密切关注。以2022年3—6月在河北省近岸采集的6种主产贝类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法)分析了PSTs的残留状况并进行急性暴露评估,以了解河北省近岸贝类中PSTs污染的变化情况及消费风险。整体来看,不同贝类样品中均有PSTs检出,且4月份贝类样品风险最高,但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安全限量标准;该区域贝类中PSTs主要组分为GTX1&4和GTX2&3,且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中含量最高,其次为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采用最高含量进行急性暴露评估发现,所有贝类样品均处于安全可接受状态。虽然河北近岸贝类中PSTs最高含量呈降低趋势,但仍存在一定残留及安全风险,后续需持续围绕该海域进行长期性调查研究,为我国贝类毒素监管和食用安全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 相关文献

[1]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贝类中三种高毒性麻痹性贝毒. 张晓玲,杨桥,惠芸华,冯兵,马丽艳,于慧娟. 2012

[2]基于产毒基因sxtA的qPCR方法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有毒藻类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高岩,于仁成,柳阳,林佳宁,张清春,孔凡洲,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2016

[3]东海产麻痹性贝毒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菌群多样性研究. 唐莹莹,乔玉宝,蒋志伟,张静,张若男,田晓清,马丽艳,张晓玲,陆亚男,樊成奇,杨桥. 2018

[4]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及其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 梁忠秀,李健,李吉涛,谭志军,任海,刘德月. 2014

[5]厚壳贻贝中麻痹性贝毒的蓄积及其对滤食率的影响. 杨越聪,郑关超,赵辉辉,张海涛,谭志军,吴海燕. 2024

[6]产麻痹性贝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巧红,苑丽东,田晓清,马丽艳,周宏农,樊成奇,杨宪时,杨桥,张晓玲. 2016

[7]青岛69#、70#泊位码头的变形检测与安全评估. 马亮,陈国玉,王宁,袁兵兵,郑瑞丰. 2023

[8]基于BWM-DS证据理论的大风浪环境下渔船航行安全评估. 孙英健,任玉清,黄应邦,马胜伟. 2024

[9]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SHAO Sheng-nan,邵盛男,MIAO Yu-ping. 2010

[10]麻痹性贝毒的分离纯化. 缪宇平,周宏农. 2006

[11]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系统中除草剂的污染特征. 张石云,宋超,张敬卫,齐延凯,汪倩,陈家长. 2018

[12]大莲湖水源地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污染生物学特征与污染分析. 刘兴国,徐皓,朱浩,王小冬. 2013

[13]珠三角河网鱼类微塑料污染特征研究. 樊珂宇,高原,赖子尼,曾艳艺,刘乾甫,李海燕,麦永湛,杨婉玲,魏敬欣,孙金辉,王超. 2022

[14]广州市售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和安全风险评价. 王旭峰,王强,黎智广,黄珂,李刘冬,赵东豪. 2019

[15]青岛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 张莹,赵信国,隋琪,孙雪梅,朱琳,夏斌,曲克明. 2024

[16]长山列岛附近海域野生鱼类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研究. 张国旗,孟迪,夏斌,王荣元,曲克明,孙雪梅,冯志华. 2024

[17]上海地区水产养殖环境及非药品类渔药投入品中农兽药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刘洋锋,张海燕,孔聪,顾润润,席寅峰,杨光昕,张楷文,沈晓盛. 2022

[18]农药在沉积物-水-生物体的污染特征综述. 陈锋,孟顺龙,陈家长. 2021

[19]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20]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