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荣桓 1 ; 余瑶 1 ; 黄珊 1 ; 陈荣龙 1 ; 贾焮凯 1 ; 陈延华 2 ; 薛萐 3 ; 刘萌娟 4 ; 杨晓梅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微塑料;土壤团聚体;土壤稳定性;分形维数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56-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微塑料会与土壤颗粒及团聚体相互作用而影响土壤的稳定性,探究微塑料浓度对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土壤健康评价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大豆盆栽实验,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微塑料浓度(0%、0.1%、0.5%、1%、2%、5%)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R> 0.25)、土壤团聚体特征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MD、分形维数FD)的影响。【结果】不同微塑料浓度处理中,<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比例最小,且> 2 mm和<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最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浓度时,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均与其他浓度的趋势相反;无植物种植的团聚体变化与种植物的相似。土壤大团聚体(R> 0.25)的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当微塑料浓度为1%时,其含量比例略低于对照试验(CK)。不同采样期,大豆成熟期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均比花期的小,而花期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比成熟期高,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及微塑料的作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MWD与GM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均与F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团聚体MWD和GMD总体显著增大,FD值则显著减小,从而表征土壤颗粒团聚性下降。此外,当土壤中微塑料浓度为1%时,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最小,即土壤团聚作用增强。【结论】土壤中微塑料累积浓度越高,对土壤团聚体产生的破坏作用越强,导致土壤颗粒间聚合能力减弱,土壤中微塑料浓度为1%是否可作为影响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阈值还有待后续研究,以期为全面评估微塑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典型土壤中微塑料的测定方法研究. 李雯星,吴亚梅,王康,陈伟,田佳宇,徐笠. 2023
[2]滨海湿地环境中微塑料表面性质及形貌变化. 周倩,涂晨,张晨捷,章海波,付传城,李远,李连祯,熊宽旭,徐笠,骆永明. 2021
[3]土壤微塑料污染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朱会会,王凡梅,林肖月,梁子安,韩雪梅,刘建斌. 2022
[4]微塑料降解菌群的筛选与性能研究. 朱会会,张淑彬,邹国元,肖强,刘东生,梁子安,刘建斌. 2023
[5]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用对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 宋宁宁,李梦佳,王学霞,刘君,王芳丽,宗海英,黄小丽,王斌,梁丽娜. 2024
[6]中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武凤霞,张淑彬,刘建斌. 2022
[7]陕西关中农田土壤中塑料碎片和微塑料残留及其累积特征研究. 陈荣龙,陈延华,黄珊,余瑶,陈荣桓,薛萐,刘莹,杨晓梅. 2022
[8]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对鱼类的生态毒性效应. 薛颖昊,张明明,徐志宇,冯良山,孙占祥,贾涛,刘东生. 2023
[9]红壤不同粒径团聚体对草甘膦农药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辛龙川,吴文雪,薛萐,付格娟,陈延华,王学霞,刘东生,杨晓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杜梦扬;王学霞;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谷佳林;董淑祺;李子双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氨挥发;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
-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王学霞;王玉霞;周晓琳;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董淑祺;邹国元;李子双
关键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控释掺混肥;硝态氮残留
-
种肥混播对夏玉米产量、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李子双;高玮;李洪杰;周晓琳;王学霞;杜梦扬;陈延华;王玉霞;倪小会;王薇;邹国元;曹兵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肥;氮肥利用效率;酶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
-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作者:高玮;王学霞;谢建治;陈延华;倪小会;王甲辰;董艳芳;李子双;曹兵
关键词:麦玉轮作体系;产量;控释掺混肥;氮肥利用效率;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增温潜势
-
短期磷耗竭对褐土磷形态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马秀国;杨华薇;左强;马良;王胜涛;颜芳;张蕾;陈竹;陈延华
关键词:褐土;磷耗竭;有效磷;磷形态;土壤性质;细菌群落
-
基施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生长期活性氮损失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作者:高玮;李子双;谢建治;周晓琳;杜梦扬;王学霞;陈延华;曹兵
关键词:控释掺混肥;氨挥发;硝酸盐淋溶;温室气体排放;生命周期评价;碳氮足迹
-
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利用研究进展
作者:魏丹;杨华薇;陈延华;吕春玲;毕睿忻;张馨元;马茂亭
关键词:有机酸;土壤磷;磷素活化;磷形态;无机磷;活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