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茅草挥发物及其主要成分对3种茶树病原真菌的抑制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文 1 ; 刘惠芳 1 ; 陈瑶 1 ; 苏生 1 ; 李天兴 1 ; 刘垚果 1 ; 周玉锋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贵州大学茶学院

关键词: 香茅草;挥发成分;茶树;抑菌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269-2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了香茅草鲜草茎和叶的挥发成分,分析确定了香茅草鲜草茎和叶中共51种挥发成分,主要成分为柠檬醛[包含(E)-柠檬醛与(Z)-柠檬醛]和香叶醇,茎中相对含量分别为81.39%(58.48%和22.91%)和4.79%;叶片中相对含量分别为78.50%(51.63%和26.87%)和3.6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柠檬醛和香叶醇分别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heae)、褐芽病病原菌(Phoma adianticola)的抑制活性。活性初测结果表明,500 mg·L~(-1)处理96 h,两种成分对供试轮斑病病原菌抑制率均低于56%;而对供试茶炭疽病和褐芽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可达100%。进一步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柠檬醛对茶炭疽病和褐芽病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230.56±3.49) mg·L~(-1)和(124.79±10.29) mg·L~(-1);香叶醇对两种病原菌的EC_(50)值分别为(238.38±5.51) mg·L~(-1)和(115.38±10.96) mg·L~(-1)。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香茅草鲜草挥发成分及其对茶树病害病原菌抑制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茶园种植香茅草具有潜在防病害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澳洲坚果露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 康专苗,雷朝云,范建新,何凤平,李向勇,刘小翠,刘凡值. 2019

[2]几种杀菌剂对火龙果茎斑病的室内抑菌试验. 郑伟,王彬,蔡永强. 2009

[3]中药复方及拆方的抗炎、镇痛、抑菌活性评价. 冯将,魏玉好,余波,周思璇,姜玲玲,王鲁. 2017

[4]31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维氏气单胞菌体外抑菌研究. 张桓桥,商宝娣,张效平,周贤君,赵凤,李小义,孔杰,杨星,陶莎. 2022

[5]绿茶抑菌成分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殷一明,赵德刚,郑文佳. 2023

[6]黔中金荞麦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张涛,陶小艳,唐远江,赵宇,周思旋,史开志,张静,齐婧,卢昱希. 2023

[7]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8]贵州省茶园蓟马类害虫的研究概况. 吕召云,周玉锋,孟泽洪. 2013

[9]全国茶树品种区试贵州点的表现. 周富裕,刘红梅,姚雍静. 2009

[10]茶树机采与手采结合是必由之路. 刘红梅. 2007

[11]生长调节剂在茶树抗性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陈娟. 2013

[12]贵州罗甸茶树高效快繁育苗技术研究. 张正秋,王惠泽,罗显扬,聂军,周富裕,曹雨,贺西亮,张正霞. 2010

[13]茶树智能化快繁扦插育苗技术. 周顺珍,周国兰,罗显扬,赵华富. 2011

[14]鲁虹牌全营养生态肥在茶园中的应用研究. 姚雍静,郑文佳,申东. 2008

[15]茶树对铅、镉、铜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刘声传,罗显扬,赵志清,喻云春,赵华富,魏杰,吕军. 2011

[16]机采与手采的有机结合是茶叶采摘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郑文佳,刘红梅. 2007

[17]茶树高效快繁育苗新技术. 张正秋,王惠泽,罗显扬,周富裕,曹雨. 2011

[18]湄潭苔茶良种组培快繁技术初探. 周国兰,黄燕芬,赵华富,刘晓霞,何萍. 2011

[19]不同沼液用量对有机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 刘红梅,陈娟,魏杰,申东,曹雨. 2014

[20]沼液对有机茶树生长发育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红梅,陈娟,魏杰,申东,曹雨,皮发娟,刘晓霞.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