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穆心愿 1 ; 赵霞 1 ; 谷利敏 1 ; 冀保毅 1 ; 丁勇 1 ; 张凤启 1 ; 张君 1 ; 齐建双 1 ; 马智艳 1 ; 夏来坤 1 ; 唐保军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玉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信阳农林学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量;夏玉米;基因型;干物质;转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29-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科学客观评价秸秆直接还田的综合效应,对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在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设置大田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对秸秆还田量的响应,为该区秸秆还田技术的综合评价和秸秆还田量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原阳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秸秆还田量和基因型两个因素。秸秆还田因素为主区,设置4个秸秆还田量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半量秸秆还田(S1)、全量秸秆还田(S2)和倍量秸秆还田(S3);基因型为副区,供试品种分别为浚单20(XD20)和郑单958(ZD958)。分析2个品种在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能维持玉米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基因型与秸秆还田量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玉米开花期,XD20和ZD958的LAI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S3处理下最高。玉米成熟期,XD20和ZD958的LAI降幅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呈先降后升的趋势,XD20在S1处理下最低,ZD958在S2处理下最低;且2个品种成熟期LAI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XD20在S1处理下最高,ZD958在S2处理下最高。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玉米花后维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从而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优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基因型和秸秆还田量互作显著影响花前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DMR)和转运率(DMRE)、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DMRCG)、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MAA)及其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DMAACG)。随秸秆还田量增加,XD20花前营养器官(茎鞘+叶片)的DMR、DMRE和DMRCG呈先降后升趋势,均在S1处理下最低,而花后DMAA和DMAACG则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S1处理下达到最高值;ZD958花前营养器官(茎鞘+叶片)的DMR、DMRE和DMRCG以及花后DMAA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S2处理最高。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加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与S0处理相比,S1、S2和S3处理均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但玉米籽粒产量并未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XD20在S1处理下2年籽粒产量最高,2年平均高于其他处理3.5%—17.7%,ZD958在S2处理下2年籽粒产量最高,2年平均高于其他处理0.4%—16.8%。【结论】在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潮土区,适量秸秆还田可延缓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进程,优化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粒重,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但不同基因型玉米对秸秆还田量的响应有很大差异,在推广秸秆还田时,不仅要考虑秸秆还田量,还要考虑作物遗传因素对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水肥一体化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张丽霞,杨永辉,尹钧,武继承,潘晓莹. 2021
[2]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川,张美微,穆蔚林,郭涵潇,岑俊娟. 2024
[3]施用氮锌肥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干物质和氮锌元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张盼盼,邵运辉,刘京宝,乔江方,李川,张美微,赵霞,黄璐. 2022
[4]叶面喷锌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和锌素累积分布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川,张美微,牛军,何佳雯. 2022
[5]不同夏玉米品种及其密度对子粒机收质量的影响. 夏来坤,谷利敏,丁勇,张前进,齐建双,薛华政,李丽华,穆心愿,张凤启,张君,唐保军. 2019
[6]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锌高效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张盼盼,何冠华,李川,张美微,牛军,乔江方,何佳雯. 2023
[7]不同玉米品种镉积累及运移差异性研究. 张彪,段恩忠,师振亚,程海宽,周志云,周振,孙晓雪,苗丽娟,杨素勤. 2017
[8]方城县气象因子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ZHAO Xia,赵霞,LIU Jing-bao,刘京宝,WANG Zhen-hua. 2008
[9]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ZHAO Xia,赵霞,HUANG Ruidong,黄瑞冬. 2012
[10]夏玉米籽粒含水率的粒位效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乔江方,谷利敏,朱卫红,黄璐,刘京宝. 2015
[11]盐胁迫对谷子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徐心志,代小冬,杨育峰,马超,王雁楠,朱灿灿,秦娜,杨国红,李君霞. 2016
[12]不同芝麻品种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张体德,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郑永战. 2018
[13]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干物质、氮素积累分配及产质的影响. 刘卫群,郭群召,汪庆昌,张新要,郭红祥. 2004
[14]不同种类钾肥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周硕野,毛家伟,翟文汇,孙大为,张翔,司贤宗,杨立均,李国平. 2016
[15]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张翔,张新友,张玉亭,毛家伟,李刘杰. 2011
[16]高产花生品种干物质生产对产量的影响. 杜红,闫凌云,路红卫,汤丰收. 2005
[17]栽培方式对汾芝2号产量及干物质的影响. 刘文萍,卫双玲,任果香,文飞,申珂,李芬. 2012
[18]杂交棉与常规棉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及产量比较. 房卫平,李伶俐,谢德意,马宗斌,张东林,杜远仿. 2009
[19]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田香伟,任建军,徐长征,刘加平. 2017
[20]施氮量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磷钾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李伶俐,房卫平,谢德意,马宗斌,杜远仿,张东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种衣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建周;李春盈;王风涛;刘明;张天兴;崔明珠;齐建双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种衣剂;病情指数;产量相关性状
-
玉米小斑病抗性种质鉴定及生理生化分析
作者:高刚强;刘海芳;陈银银;燕树锋;刘天学;温涛;高意帆;赵霞;穆心愿;杨豫龙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种质资源;防御酶;真菌病害;抗病性
-
授粉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植株形态、叶片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穆心愿;马智艳;卢良涛;吕姗姗;刘天学;胡秀丽;李树岩;蒋寒涛;范艳萍;赵霞;唐保军;夏来坤
关键词:夏玉米;授粉期;高温胁迫;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
作者:张莹莹;张君;孙海潮;张盼;董文恒;李永江;史丽丽;卢道文;张凤启;庞文喜
关键词:玉米;雄穗分枝数;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南方锈病玉米品种'伟育618'
作者:王新涛;高宏伟;郝俊杰;张君;张根峰;王子朋
关键词:玉米;分子标记;伟育618;相关性分析
-
腐植酸复合肥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者:郑浩赢;温智国;陈婷;谢孟河;赵霞;梅沛沛
关键词:夏玉米;腐植酸复合肥;氮肥利用率;产量;无机氮残留
-
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
作者:李春盈;齐建双;张建周;刘明
关键词:半冬性小麦;育种特点;品质性状;抗病性;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