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系杂交稻PA64S/E32生育后期的光抑制和光合产物分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云华 1 ; 陈丽娟 2 ; 王荣富 1 ; 陈炳松 3 ; 丁彪 1 ; 吴海 1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光抑制;叶绿素荧光特性;同化产物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6 年 22 卷 04 期

页码: 276-280

摘要: 以两系杂交稻PA64S/E32和汕优63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同化产物分配等关键指标。在中午(高光高温)和叶衰老过程中,PA64S/E32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降低较少;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加较少。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两系杂交稻PA64S/E32吸收的光能能较多的转化为化学能,通过热耗散的能量较少,表现耐光抑制。通过用同位素14C对光合同化产物运转分配进行研究,发现两系杂交稻PA64S/E32光合同化产物向穗部的运转速率和分配比率均较高,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源库协调性。上述有关光合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可能是两系超级稻高产的生理基础。

  • 相关文献

[1]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的光抑制和早衰特性. 王荣富,张云华,焦德茂,钱立生,于江龙. 2004

[2]不同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光抑制、光氧化和早衰的关系. 焦德茂,李霞,黄雪清,季本华. 2002

[3]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保护效应的研究. 张谦,焦德茂,张云华,黄雪清. 2004

[4]午间强光下籼粳杂种稻的叶黄素循环和CO_2交换特性. 季本华,朱素琴,焦德茂. 2000

[5]光抑制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叶片的PSⅡ光化学效率和CO_2交换特性的差异. 季本华,焦德茂. 1998

[6]光抑制条件下水稻叶内碳酸酐酶的适应调节及其生理作用(英文). 季本华,李霞,焦德茂. 1997

[7]超氧物歧化酶(SOD)5111作为甘薯种质资源抗逆性参数的探讨. 芮仁廉,聂毓琦,童红玉. 1990

[8]低温强光下水稻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和叶黄素循环组分的变化. 季本华,朱素琴,谢焕松,焦德茂. 2004

[9]光驯化对水稻光抑制及其恢复的影响. 傅春霞,谭秀云,聂毓琦,顾行影. 1991

[10]光和温度逆境对水稻光合抑制的影响. 傅春霞,顾行影,聂毓琦,童红玉,崔继林. 1989

[11]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英文). 迟伟,焦德茂,黄雪清,李霞,匡廷云,KuS.B.MAURICE. 2001

[12]光抑制条件下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表现. 王仁雷,华春,李霞,张其德,焦德茂. 2002

[13]水稻籼粳杂种光合作用对强光适应力的比较研究. 傅春霞,李黄振,谭秀云,童红玉. 1990

[14]不同水稻品种各层叶片光合能力的比较. 李霞,焦德茂,刘友良. 2004

[15]外源C_4二羧酸对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C_4光合途径的促进作用. 朱素琴,季本华,焦德茂. 2004

[16]6个桃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马瑞娟,张斌斌,俞明亮,沈志军,蔡志翔. 2010

[17]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的制种技术. 王爱民,姚立生,孙明法,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施伟,张桂云,孙一标,赵绍路,宛柏杰,严国红. 2017

[18]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高产制种特点与技术. 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姚立生. 2017

[19]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作物生长率的气候模型及分析. 吕川根,胡凝,姚克敏,邹江石. 2010

[20]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及其母本盐161S的选育与应用. 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单忠德,姚立生.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