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巢式杂交群体的花生荚果性状遗传模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毛宁 1 ; 张新友 1 ; 孙子淇 1 ; 黄冰艳 1 ; 刘华 1 ; 徐静 1 ; 张忠信 1 ; 齐飞艳 1 ; 董文召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郑州大学研究生科研和培训基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巢式杂交群体;荚果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573-5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巢式群体的5个组合的F2家系的荚果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式解析,以期了解巢式杂交群体的荚果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巢式杂交群体具有丰富的荚果性状的变异类型,荚果长、宽和百果重在5个组合中的最小值至最大值变异幅度分别为(14.30~22.09)mm~(38.36~45.12)mm、(7.06~10.47)mm~(17.13~22.74)mm和(62.41~94.38)g~(266.75~364.00)g。荚果长与荚果宽、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与荚果长宽比的相关性较小;荚果宽与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存在正相关,与荚果长宽比存在负相关。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果型性状的遗传模式均有差异,最佳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遗传力22.79%~91.62%,不同群体中的基因效应值各不相同,表明多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不同遗传效应以及遗传背景差异对荚果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为利用NAM群体开展荚果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为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巢式杂交分离群体的花生籽仁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张毛宁,黄冰艳,苗利娟,徐静,石磊,张忠信,孙子淇,刘华,齐飞艳,董文召,郑峥,张新友. 2021

[2]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张梦圆,田梦迪,孙子淇,齐飞艳,吴晓慧,王娟,赵瑞芳,石欣隆,黄冰艳,董文召,郑峥,张新友. 2023

[3]花生巢式群体的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黄冰艳,孙子淇,刘华,房元瑾,石磊,苗利娟,张毛宁,张忠信,徐静,张梦圆,董文召,张新友. 2021

[4]紫云英荚果分层成熟特性及其种子产量研究. 张梦,李本银,刘春增,吕玉虎,张成兰,陈雪青,曹卫东.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