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外源物对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邵文奇 1 ; 董青君 1 ; 李传哲 1 ; 纪力 1 ; 董玉兵 1 ; 钟平 1 ; 孙春梅 1 ; 陈川 1 ; 章安康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外源物;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作物产量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4 年 37 卷 008 期

页码: 1715-17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旨在改善黄河故道砂性土壤地区的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方法]基于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分析比较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分别增施氮素(N)、有机肥(M)、生物菌剂(B)、有机肥+生物菌剂(MB)、土壤酶助剂(S)、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等不同外源物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外源物的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N处理在增施187.5 kg/hm2的氮量水平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与不施用外源物处理(CK)相比,MB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作物产量也显著提高.MBS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加秸秆还田效应,与CK处理相比,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5%~10.3%,总氮增加18.3%~33.8%,速效磷增加11.3%~25.5%,速效钾增加52.6%~99.6%;较其他5种配施外源物处理相比,MBS处理使玉米增产3.0%~32.0%,大豆增产0.5%~30.2%,小麦增产5.4%~14.3%,增产效果明显.[结论]所有处理中,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效果最好.

  • 相关文献

[1]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小麦体系剖面土壤质量的影响. 李祥,宁琪,周佳逸,徐聪,王磊,袁洁,汪吉东,张永春,陈亚华,张辉. 2024

[2]有机(类)肥料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其胜,杨凯,蒋伟勤,贾艳艳,殷小冬,李青,董青君,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 2023

[3]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王振忠,李庆康,吴敬民,钱永根,赵金元,顾建东. 2000

[4]秸秆预处理后集中还田对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 王志春. 2016

[5]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对草莓连作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王廷峰,赵密珍,关玲,庞夫花,于红梅,蔡伟建. 2019

[6]短期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石祖梁,杨四军. 2017

[7]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张振文,卞新民. 2013

[8]黄河故道地区绿肥种植及翻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冲,邢锦城,魏福友,刘永,董静,赵宝泉,朱小梅,洪立洲. 2020

[9]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SLEMSA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个例分析. 陈玉泉. 1999

[10]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张爱君,魏猛,唐忠厚,史新敏,陈晓光,李洪民. 2014

[11]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0

[12]长江下游典型稻麦轮作农田作物生产的限制养分分析. 张国发,侯朋福,章建伟,周燕,徐磊,李刚华,丁艳锋. 2022

[13]稻秸还田下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养分、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赵颖,周枫,罗佳琳,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薛利红,杨林章. 2021

[14]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在苏北地区应用效果试验. 黄红英,武国峰,孙恩惠,陈福恒,杨旭,常志州. 2014

[15]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6]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7]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生态特性. 郭勋斌,顾克礼,徐世林,田文科,陈伟民,袁秦. 2007

[18]苏南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 顾志权,李庆康,赵强基. 2001

[19]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20]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