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三忠 1 ; 臧艺博 1 ; 王鹏程 1 ; 索艳慧 1 ; 李玺瑶 1 ; 刘鑫 1 ; 周在征 1 ; 刘晓光 1 ; 王倩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华南地块;构造体制转换;褶皱;古太平洋板块;走滑断裂作用;拉分盆地;拆沉
期刊名称: 地学前缘
ISSN: 1005-2321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213-22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期的华南地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古太平洋俯冲作用于华南的地质记录不是很清晰,尚存争论。一派认为始于二叠纪,另一派认为中生代。本文试图通过华南中生代EW向特提斯构造域和NE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转换过程及转换时间入手,探讨古太平洋俯冲启动。雪峰山地区早侏罗世地层以及侏罗纪类磨拉石建造呈NE或NNE向展布,燕山期主要发育2期褶皱变形,早期褶皱轴向为NE—NNE向,晚期为NNE或近南北向的隔槽式褶皱;而印支期也发育2期褶皱变形,D1期为EW—NEE向,D2期为NNE向的紧闭褶皱。这些都说明晚三叠世雪峰山地区已经从EW向特提斯构造域向NE—NNE向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方向转换。而南岭地区,以及更南部的南海北部海域,构造转换时间相对较晚,为早—中侏罗世。综合前人的测年数据,德兴斑岩型铜矿三个含矿斑岩体形成于大约172 Ma,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与地幔楔发生混染,推测与该时期古太平洋板块的平板俯冲、板片撕裂、拆沉和俯冲后撤一系列过程密切相关。同期,华南东南部发育了NE—NNE向、NW向和近EW向三组断裂,其中白垩纪(135~100 Ma)华南NE—NNE向的走滑断裂强烈活动,从东向西依次为:滨海断裂、长乐—南澳断裂、政和—大埔、邵武—河源—阳江断裂、吴川—四会断裂和合浦—北流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作用,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一系列的拉分盆地,并非典型的"盆岭构造"。根据群速度和S波速度层析成像,华南地块总体上从西向东地壳的厚度整体上逐渐减薄;华南地块东部发生两次壳幔相互作用,对应两次岩石圈拆沉,这两次拆沉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第一次拆沉为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时板片撕裂所致,第二次拆沉为俯冲板片俯冲后撤和高角度俯冲造成。
- 相关文献
[1]南海打开模式:右行走滑拉分与古南海俯冲拖曳. 王鹏程,李三忠,郭玲莉,赵淑娟,李玺瑶,王永明,惠格格,王倩. 2017
[2]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反转构造及其记录的大洋板块俯冲过程. 索艳慧,李三忠,曹现志,李玺瑶,刘鑫,曹花花. 2017
[3]那丹哈达地体及周缘中生代变形与增生造山过程. 李三忠,张勇,郭玲莉,索艳慧,曹花花,李玺瑶,周在征,王鹏程,郭润华. 2017
[4]鲁西地区燕山期构造变形: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响应. 张剑,李三忠,李玺瑶,赵淑娟,付旭红,李少俊,兰浩圆,孙文军. 2017
[5]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与东亚洋陆过渡带构造-岩浆响应. 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王永明,曹现志,王鹏程,郭玲莉,于胜尧,兰浩圆,李少俊,赵淑娟,周在征,张臻,张国伟. 2018
[6]基于GOCAD软件的渤中凹陷428构造带三维地质建模. 盛世强,戴黎明,李法坤,李菊红.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抗流能力大黄鱼组织抗氧化能力、肌肉超微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韩多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组织结构;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
水生甲壳动物性外激素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作者:张东;刘鑫
关键词:甲壳动物;性外激素;交配;繁殖行为
-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作者:韩续;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宋双双;田子晗;付新建
关键词:华北东部;新近纪;古地貌;陆架海沉降;华东河
-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作者:田子晗;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韩续;宋双双;付新建
关键词:古地貌重建;长江三峡贯通;晚渐新世;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水系反转
-
大黄鱼不同抗流能力群体间能量代谢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韩多彩;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能量代谢;酶活力;基因表达
-
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育及仔蟹生长的影响
作者: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关键词: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养殖环境;人工繁育;仔蟹生长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锈斑蟳人工养殖环境监测
作者: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关键词: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物联网;水质检测;LMBP;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