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锦鲤墨蝶呤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定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菊 1 ; 冯彩 1 ; 马晓 1 ; 吴利敏 1 ; 刘慧芬 1 ; 宋红梅 1 ; 胡隐昌 1 ; 田雪 1 ; 李学军 1 ;

作者机构: 1.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锦鲤;spr;基因克隆;蝶啶代谢;体色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0 年 04 期

页码: 551-5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SPR在锦鲤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获得spr 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模式,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R蛋白在皮肤、鳍条和鳞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pr cDNA全长879 bp,包含132 bp和134 bp的5′和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510 bp,编码170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锦鲤SPR具有保守的adh_short_C2结构域,与金鱼相似性高达97.7%。spr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皮肤的表达量最高。spr在锦鲤个体发育的4个阶段表现为先降后升。纯红、纯白及红白3种体色锦鲤皮肤、鳞片和鳍条中sp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在纯红锦鲤皮肤中表达量最高,红白锦鲤白色皮肤、鳞片和鳍条的表达量最低。SPR组织定位分析显示,红色锦鲤和白色锦鲤皮肤中均检测到阳性信号,其中红色皮肤阳性信号强度高于白色皮肤。研究表明,spr可能与锦鲤红/黄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锦鲤体色的形成。

  • 相关文献

[1]水晶彩鲫、红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观察. 徐伟,李池陶,曹顶臣,尹家胜. 2007

[2]锦鲤microRNA-137系统进化、靶基因验证及表达分析. 李俊茹,马晓,吴利敏,刘慧芬,石西,宋红梅,田雪,李学军. 2021

[3]红白锦鲤GTP环化水解酶1基因(Gch1)的表达及其进化分析. 李晓敏,李炯棠,肖贵宝,宋迎楠,王秀利,孙效文. 2015

[4]发酵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锦鲤生长、体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付豪,宋红梅,牟希东,田雪,刘超,刘奕,杨叶欣. 2023

[5]水晶彩鲫、红鲫、锦鲤、荷包红鲤杂交子代的生长和体色研究. 徐伟,曹顶臣,李池陶,匡友谊,尹家胜. 2005

[6]锦鲤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陈凯,梁利国,谢骏. 2015

[7]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长鳍鲤、锦鲤和龙凤鲤的遗传多样性. 孙莉,杨国梁,王军毅,吴婷婷,张海波,吴添文,陈国宏. 2009

[8]葡萄糖酸铬对锦鲤血清中4种激素及肝胰脏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崔培,王景倩,程镇燕,牟希东,乔秀亭,孙金辉. 2018

[9]优质锦鲤的繁殖和培育技术. 汪学杰,胡隐昌,牟希东,罗建仁. 2008

[10]人工诱导三倍体锦鲤繁育技术. 张宪中,傅洪拓,沈勇平,殷文健,包卫空. 2008

[11]锦锂抗寒品系的选育. 徐伟,曹顶臣. 2002

[12]锦鲤Hepcidin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英文). 马志宏,姜娜,邢薇,李铁梁,袁丁,李文通,李炯棠,罗琳. 2017

[13]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及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的生长与形态分析. 郭珺,陈小玉,史秀兰,罗明坤,林凯,董在杰. 2024

[14]锦鲤鳍条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肖艺,曾令兵,徐进,周勇. 2012

[15]黑龙江地区锦鲤的饲养和抗寒研究. 徐伟,刘刚,赵吉伟,杜刚,刘波,祝景怀. 2000

[16]锦鲤疱疹病毒GZ1301株的分离与鉴定. 李莹莹,王庆,曾伟伟,潘厚军,王英英,刘春,梁红茹,石存斌,吴淑勤. 2014

[17]锦鲤冬季繁殖技术. 汪学杰,牟希东,胡隐昌,赖明信. 2012

[18]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陆小萏,邹为民,谭爱萍,梁爱玲. 2005

[19]锦鲤抗寒品系的选育. 徐伟,曹顶臣,刘刚,赵吉伟. 2002

[20]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性研究. 韩娜娜,刘万建,耿伟光,黄倢,史成银.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