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组学技术在判定奶牛酮病发病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沙萍 1 ; 马敏 1 ; 宝华 2 ; 张春华 2 ; 马燕芬 1 ; 孙天昊 3 ; 宋利平 4 ;

作者机构: 1.宁夏大学

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3.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托克托县双河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奶牛;酮病;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期刊名称: 当代畜禽养殖业

ISSN: 1005-5959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36-39

摘要: 酮病作为围产期奶牛常见的群发性营养代谢病,会显著降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效助推了奶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综述奶牛酮病发病特点、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并重点介绍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在筛选奶牛酮病发病的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已有研究中奶牛酮病发病的候选基因、代谢物及生物学途径,为后续筛选奶牛酮病发病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奶牛酮病刍议. 薛瑞益,韩敏,刘晓松. 2005

[2]围产期奶牛脂类代谢病监测指标的研究. 韩敏,薛瑞益,刘晓松,苗广,王宇. 2008

[3]组学技术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杜瑞平,卢德勋,钟彩霞,赵珺. 2009

[4]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牛牛肉黄脂现象的相关基因和代谢组学研究. 王潇,李慧,苏少锋,赵濛,田菁,赵鸿雁,左兰明,梁智杰,王金环,田如刚. 2023

[5]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赵杰,陈秀娟,何江峰. 2014

[6]组学技术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杜瑞平,卢德勋,钟彩霞,赵珺. 2010

[7]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黑木耳菌丝代谢组分析. 庞杰,于传宗,宋晓青,李亚娇,王海燕,孙国琴. 2023

[8]组学技术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杜瑞平,卢德勋,钟彩霞,赵珺. 2011

[9]奶牛生产瘫痪的研究进展. 王振玲,韩敏,刘晓松,祁生旺. 2005

[10]复合酶和寡糖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呼和,李胜利,卢德勋,刘亚力,冯新雨. 2006

[11]奶牛乳房炎及其对奶业生产的影响. 刘晓松. 2003

[12]进口奶牛胚胎移植试验. 苏和,达来,赵霞,曾宪辉,马明星,冯德民,秦绪俊,吴占元,傅绍存,逄坤波. 2001

[13]奶牛提质增产技术. 郝宸昉. 2015

[14]奶牛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对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 照日格图,敖长金,卢德勋. 2013

[15]日粮对奶牛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和调控途径. 王建华,戈新,王洪荣,卢德勋,李莉. 2007

[16]生命素临床疗效观察. 青克勒达来,宋爱军,李京玉,李凤华. 2009

[17]康奶宝(Power-cell)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刘大程,程艳,卢德勋. 2007

[18]高活性生物蛋白酶(Power-cell)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刘大程,程艳,卢德勋,金贤旭. 2007

[19]盐藻粉对奶牛产奶性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赵鹏,高义彪,索媛,闫素梅,田丰. 2011

[20]脂肪类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红敏.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