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淮南片麦区部分小麦品系Vrn1基因检测及其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雪成 1 ; 刘静 1 ; 马红勃 1 ; 王静 1 ; 刘立伟 1 ; 冯国华 1 ; 刘东涛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春化基因;生育期;冬季抗寒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2 年 50 卷 018 期

页码: 69-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小麦春化基因Vrn1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分布情况及该基因对小麦幼苗习性、冬季抗寒性、生育期等性状的影响,利用STS分子标记对黄淮麦区136份小麦新品系的Vrn-A1、Vrn-B1、Vrn-D1这3个春化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进行了检测,比较了不同春化基因类型小麦品种在抗寒性、抽穗期以及成熟期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春化基因型主要分为2种:vrn-A1/vrn-B1/vrn-D1(占77.2%)和vrn-A1/vrn-B1/Vrn-D1b(占22.8%),在Vrn-A1和Vrn-B1位点上未发现显性等位变异.不同春化基因型的品种抽穗期差异显著,携带Vrn-D1 b基因的品种比春化基因全为隐性的品种平均早抽穗1.09 d;显性等位变异Vrn-D1 b对小麦冬季抗寒性没有显著影响.抽穗期与成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32;抽穗期与小麦冬季冻害显著负相关,抽穗期越早冻害越严重;显性春化基因Vrn-D1 b的利用可以在不影响小麦越冬期抗寒性的同时缩短苗穗期.

  • 相关文献

[1]南通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蒋秋玮,汪波. 2021

[2]利用55K芯片进行小麦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效应分析. 温明星,肖进,徐涛,孙丽,王宗宽,王海燕,王秀娥. 2023

[3]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薛延丰,汪敬恒,李恒. 2015

[4]二氢卟吩铁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胡蕾,孙一标,朱静雯,季英华,朱国永,魏利辉,王爱民. 2024

[5]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夏先春,张勇,张晓科,刘建军,唐建卫,杨学明,张俊儒,刘茜,李式昭,何中虎. 2012

[6]关于培育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的构思与实践. 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孙永华. 1999

[7]南通地区早春茬樱桃番茄品种此较试验. 姜永平,邓鹏,宋益民,章洪娟. 2012

[8]南通地区早春茬樱桃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姜永平,邓鹏,宋益民,章洪娟. 2012

[9]南通地区甜椒品种比较试验. 姜永平,刘水东. 2011

[10]播期、密度对红豇豆的产量及部分产量性状的影响. 祖艳侠,郭军,顾闽峰,吴永成,梅燚,郑佳秋. 2010

[11]基于物联网的温室红椒发育模拟模型. 姜晓剑,曹继文,王磊明,刘乃森,徐海斌. 2015

[12]牵牛花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姚悦梅,张振超,陈智超,肖燕,刘小风. 2013

[13]日光温室西瓜生育期模拟模型的研究. 骆飞,徐海斌,左志宇,毛罕平,赵桂东,郭小山,陈富平,张超. 2019

[14]播期对苏北盐碱地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代金英,胡蕾,孙一标,施伟,赵绍路,朱静雯,刘凯,严国红,陈大勇,王爱民. 2021

[15]粳稻新品种(系)在淮安引种试验研究. 王健,袁彩勇,李刚,程保山. 2020

[16]GF-1影像遥感监测指标与冬小麦长势参数的关系. 单捷,孙玲,王志明,卢必慧,王晶晶,邱琳,黄晓军. 2019

[17]绿盲蝽成虫对六种寄主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趋势. 吴国强,肖留斌,谭永安,孙洋,柏立新. 2012

[18]水稻籼粳亚种间F_1生育期超亲表现与遗传分析. 李和标,邹江石. 1992

[19]不同生育期渍水对棉花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英文). 杨富强,刘瑞显,张国伟,杨长琴. 2014

[20]转Bt基因棉32B不同生育期抗虫性的变化及其机理. 陈松,周冬生,吴振廷,王学林,周宝良.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