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秋妹 1 ; 黄农荣 2 ; 张旭 2 ; 刘彦卓 2 ; 邱润恒 2 ; 梁祖杨 2 ; 王丰 2 ; 彭惠普 2 ; 李传国 2 ; 李曙光 2 ; 廖亦龙 2 ; 姚萍飞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生育特性;产量构成;株型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1999 年 S1 期

页码: 61-68

摘要: 培矮64s/E32于1998年早季在广州进行试种试验。该组合株高115.8cm,秆高105.4cm,叶片厚直,呈瓦状,叶色较深;后期上部三片功能叶平均长度53.8cm,开张角度较小,不早衰,显示出良好的株型;其全生育期为139d,属华南早籼稻的中熟组合类型。在单株植、土壤肥力中下条件下,有效穗为210万/hm2,分蘖力偏弱,穗较大,单穗湿重为 5.42 g,结实率 80.6%,千粒重21.2g,收获指数中等,为 0.537,实收产量为7650 kg hm-2。

  • 相关文献

[1]超级稻不同移植方式生育特性及产量差异比较. 黄庆,熊元芳,刘怀珍,陆秀明,张洪,李惠芬,李康活,张彬,姚俊豪. 2011

[2]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 刘建华,胡建广. 2004

[3]高产水稻秧苗生长特性. 张旭,刘彦卓,黄秋妹,黄农荣,邱润恒,梁祖杨. 1999

[4]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选育与应用. 王丰,彭惠普,廖亦龙,李曙光,伍应运,黄德娟. 2000

[5]两系杂交稻米质鉴定初报. 吴东辉,甄海,苏倩,梁学芬. 2000

[6]高产优质抗病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玉两优2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冯道基,江奕君,林青山,郑海波,刘传光,高云,胡巍. 2011

[7]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培杂软占的选育报告. 张扬,黄炳超,肖汉祥. 2008

[8]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 王丰,彭惠普,李曙光,伍应运,蔡洲,唐超世,何江. 1997

[9]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粤杂889制种技术. 陈国荣,吴玉坤,黄健文,程俊彪,郑海波,王家生. 2004

[10]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 黄耀祥. 1999

[11]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及新进展. 黄耀祥. 1999

[12]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中国超级稻生态育种工程. 黄耀祥. 2001

[13]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两源并举“超优势稻”的选育. 黄耀祥. 2003

[14]中微量元素肥料对超级杂交籼稻株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伍龙梅,李惠芬,张彬,黄庆,邹积祥,刘怀珍,陈荣彬. 2019

[15]华南广适性超级常规稻株型特点初探. 刘军,江奕君,高云,刘传光,白嵩,涂从勇,林青山. 2005

[16]华南超级稻育种及示范推广. 林青山,江奕君. 2005

[17]对华南双季稻作区一种水稻株型模式的研究. 高云,涂从勇. 2002

[18]华南双季超高产水稻分蘖盛期生理性状研究.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2004

[19]花生不同株型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及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鲁清,刘浩,李海芬,陈小平,洪彦彬,刘海燕,李少雄,周桂元,梁炫强. 2019

[20]水稻叶厚性状的研究进展. 陈达刚,周新桥,李丽君,刘传光,陈友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